大学生热点网

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高

 近日,媒体报道的好几例儿童、青少年写血书、自杀等事件让所有人触目惊心——宝贵的生命,绚丽的青春,是什么纵容死亡的阴影轻易地吞噬稚嫩的心灵,使这些孩子轻率地对待自己如花般的生命?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自杀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5岁—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就是自杀。更让人震惊的是,中国每年自杀的儿童约为2580人,有40.1%的小学生说过“不如死了的好”。“情绪问题和抑郁心理正成为困扰青少年甚至儿童心理健康的最大障碍,‘心理感冒’的孩子越来越多。”心理专家表示,由于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未成年人一旦遭遇心理困扰往往很难走出,如果这时社会、家庭、学校不及时给予足够的引导和关怀,不能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打心灵疫苗”,那么这种“感冒”就会加速滋生蔓延为“重症”,未成年人自杀的悲剧就可能再度上演。

8岁男孩:带我去死

“你带我去死吧。”这话出自一个8岁的小男孩之口,让人惊讶。现实是无情的,小男孩经常冒出这样的话让家人着急,妈妈把他带到了心理医生处咨询。小男孩虽然刚上小学二年级,却有一身“好武艺”,钢琴已考过八级、英语口语很棒,还是奥数兴趣班的尖子生。父母花了金钱、精力对他进行各种培养,可是,却“吝啬”得连玩耍时间都没有给他预留。整日和钢琴、英文、数学为伴,男孩的情绪明显“感冒”,脑海中时不时跳出不想活的念头。“已有轻微抑郁症。”心理医生提醒年轻的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出玩的空间。

初二男孩沉迷于上网,老是和父母作对,和同学关系处得也不好,诊断下来是品行障碍;一对父母天天督促孩子念书,去学校反而成了孩子最不乐意做的事……“过来咨询厌学的特别多。”在心理医生看来,孩子有厌学情绪可以看做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长期做单一的事,人容易疲劳。”据有关研究表明,100个孩子中喜欢读书的不过10个,所以家长对孩子厌学不要感到奇怪,关键是改变教育方法,寻找孩子厌学原因,加以引导,学会调节孩子的情绪。

三成孩子存心理障碍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17岁以下的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至少有3000万青少年受心理疾病困扰,而中小学生发病率竟然高达21.6%至32%;儿童癔症、网络综合症、抑郁障碍、儿童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患者在逐年增加;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遭遇的心理问题不同,小到婴幼儿都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中国家长对子女过分关注、溺爱的教育方式,以及现在许多家庭‘隔代养’的情况,都会带来很多问题。”专家认为,儿童心理问题大多是儿童情绪问题,部分为精神疾病。而情绪障碍、交流障碍、多动症、抑郁症、焦虑,以及学习困难、拒绝上学等症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专家黎明表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中小学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就存在基础、埋下隐患,到了大学期间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经济状况等都会构成刺激因素,使心理问题暴发出来。“抑郁容易导致儿童青少年自杀。”心理专家称,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等儿童心理疾病致残的儿童占残疾儿童的20%。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每年花费是正常儿童的4倍以上,成年后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0倍。

跟父母交流最多的是学习

孩子感冒了,父母会急着求医问药,可孩子一旦“心灵感冒”,却很少有父母想着去增强孩子的心理素养。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最愿意倾诉的对象中,父母得票最少,排在前面的分别是朋友、社会工作者、心理辅导员;不少孩子认为来自父母的压力最大,因而将亲子困惑摆在首位。

记者从南宁市部分中小学了解到,亲子沟通、学业和交友是学生心理咨询最多的问题,其中亲子沟通问题占了一半以上。不少孩子抱怨: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只有学习,他们三句不离学习。初三学生小方说,父母问他“今天在学校开心吗”、“想吃什么”,正当他准备和父母好好交流时,母亲又说:“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菜,吃完了就去做作业。”他顿时泄了气。一些中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倾诉心事,是因为一看见父母就觉得压力大,在他们面前会有很多微妙的心理变化,比如父母在意学习,如果成绩不好就觉得亏欠他们;和父母之间好像除了学习,就没什么好说的。

对此,三0三医院心理服务中心主任李红政指出了很多家长的“共病”:喜欢将自我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让他们多吃,让他们学画画学钢琴,规定他们看什么样的动画片等。“家长都是出于关爱与呵护,但往往不知孩子的心思,好心办了坏事。”

及时注射“心灵疫苗”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专家称,“心灵疫苗”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注射”。

专家强调,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度呵护和溺爱,因为这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要引导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从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亏,能够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性格;舍得让孩子吃苦,接受“挫折教育”,能让孩子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逃避,经得起挫折。同时,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专家建议家长,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其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当他们的看法的确有问题时,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
时间:2020-03-05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
大学生心理推荐
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
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
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
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
回顶部大学生热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