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伤与自杀的预防方向,除针对有精神疾病或忧郁症病史的孩子提供适时的精神医疗或心理咨商服务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即早发现高危险群并予以协助,一般而言,青少年自杀及自伤行为相关之危险因素包括家庭型态因素、精神疾病、认知型态及性格因素、负面生活压力事件等。
首要有适当纾压管道及方式
面对上述危险因素及生活压力事件的青少年,除应重视青少年的发出的求救警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陪伴外,青少年是否能够找到适当的纾压管道及方式,亦是关键的防治策略之一。
台湾自杀防治学会暨全国自杀防治中心建议青少年心中有无法承受的烦恼时,应寻求倾听的对象如师长、亲友,或是专业的咨商人员,勇敢诉说心中的忧愁,有助于纾解心理的压力,此外,多走出户外,培养运动习惯,也是重要的纾压管道。
研究证实,超过一半的自杀者在生前曾经发出过讯息,透露自杀意图或曾有过自杀行为。七成以上的自杀死亡者生前的精神状态已经达到忧郁症的情形,或持续感到忧郁及焦虑之情绪。
当事人行为上也可观察端倪
另外有些较不懂如何表达的人,不容易向别人求助,较难从对方的言语中察觉其自杀意念,李明滨教授亦指出其实自杀的警讯除了在言谈间发现之外,在当事人的行为上也可观察到一些端倪,例如当事人持续有忧郁情绪、没有兴趣、无力感、负面思考、饮食睡眠异常、体力较差等现象时,或是原来有情绪问题的人突然好转,这都可能是自杀的警讯。
尤其有忧郁症病史的人更不能因为平时看起来无异状而松懈,必须持续追踪关怀。
针对周遭有上述征兆的人给予适当的帮忙,一问二应三转介─用心倾听、伸出援手、陪伴寻求专业协助,减少年轻生命陨落的憾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