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自言自语、孤立在自己的世界里,早期对于这种行为症状有很多种不同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它与成人精神分裂症很像,因此称之为「原发于儿童期之精神病」。到了1980年之后,观念有了改变,医界发现这两群人在家族遗传性上没有关连,发病年龄及病程型态也不同,确定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病是两个独立的诊断,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遂将自闭症归类到「心理发展障碍」。
所谓的心理发展,是指小孩从出生到成年,会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能力,包括走路、说话、人际关系、情绪、行为等,这些能力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关系,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发展出来。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要进行。
当应该发展的能力出现缓慢或异常现象时,就称之为「心理发展障碍」。例如出生时,我们就有健康的舌头和双脚,但是运用舌头说话、运用双脚走路的能力,必须等到大约一岁才开始发展出来。如果到了该说话和走路的时候,却无法做到,出现了迟缓,这就是心理发展障碍。
要如何分辨精神分裂与心理发展障碍呢?
简单地说,精神分裂症大多在青少年或成年以后才发生,通常有很清楚的发病起点,有清楚的病前与病后的分别,如果不采取任何治疗,病情会持续恶化下去。而心理发展障碍则属于先天性的疾病,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发病年龄通常很早,在婴儿期或儿童期,症状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显露出来。虽然可经由治疗来获得改善,但是即使不予治疗,有些发展障碍到了某一个年龄,也会自然的好转或减轻,鲜少继续恶化下去。患者也不会出现精神分裂病特有的妄想和幻觉,多半是属于认知、社会、情感、沟通等心理功能上的障碍。
造成心理功能发展障碍的原因,与父母的社经地位、教育程度及养育方式都没有关系,目前推测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性成熟有关,也就是属于脑部的疾病。心理发展障碍症有很多种类,最常见的是语言发展迟缓,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基本上都没问题,唯独语言能力发展有缺陷。而自闭症儿童则是属于多重障碍,他们往往同时有语言发展障碍、情绪控制不好、人际关系欠佳等问题,又称之为「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s,PDD)。
自闭症儿童虽然具有多重障碍,却也可能具有某项特殊天赋。早在十八世纪末,就有报告指出:有些孩子呈现精神衰弱的症状,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无法独立生活,但数理及记忆能力却超乎常人之上,遂将这些孩子称之为「智障天才」。
1988年轰动一时的电影《雨人》,就是根据自闭症患者金姆‧皮克(KimPeek)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皮克无法自理生活,人们将他视为智障安置在疗养院内,后来发现他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散落在餐厅地板上的一盒牙签,他只需瞄一眼,就能立刻算出正确数量。医生曾故意和他比赛平方根的数学题目,他的答题速度比医师用计算机还要快,但他的特殊天份却无法应用在生活层面,他不会去超市买东西,也不会用加减算式找零钱。
不要以为自闭症就是特教班的那群孩子,已有研究证实,智能障碍与自闭症不同。尽管有自闭症合并智能障碍的个案,但临床发现更多的自闭症患者智力其实是没问题的。曾有研究推估,在自闭症患者之中,仅有约10%拥有高智商或特殊能力,也就是说,并非所有自闭症患者都是智能障碍,但也不是个个天才。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拥有的智力,与一般人无异,就像在人群之中,大家的智商有高有低,都算是正常的范围。
在美国矽谷,据说有不少电脑工程师或其小孩是亚斯伯格症患者,他们的共同症状是拥有不错的智能,却笨拙于社交技巧。在台湾也有不少高智商儿童拥有亚斯伯格症的特征,这些孩子从小就很会念书,甚至拥有某项优于常人的特殊专长,例如有些大学教授、电脑工程师或医生很会作研究、写报告、设计实验,专业表现吓吓叫,但人际关系却怪怪的,走在路上不太爱理人,鲜少与人打交道,生活能力稍嫌笨拙,有一点高功能自闭症的倾向。
自闭症并不仅局限在某些领域或行业里,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不同经济阶级里,罹患自闭症的人数皆有增加趋势。所以,医学界关于自闭症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展开,希望不久后的未来,我们对自闭症的世界,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
医师小叮咛/自闭症不见得必然是病态、障碍,只要家长耐心教导,配合专业行为训练,自闭症小朋友还是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