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特点。不少大学生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为了获得他人的普遍好评和引起他人的普遍关注,不顾现实条件去追求表面上的荣耀或虚假的荣誉。导致大学心理生追慕虚荣的原因主要有:
传统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面子”已经形成了一种逼人就范的心理氛围。许多人在“面子”观念的驱动下,往往将“虚”置于比“实”还重要的位置上,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或虚假的荣誉,并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方面的思想,以致孩子长大后把面子看得高于一切,似乎丢面子就意味着丧失身份、名誉,结果导致他们后来“死要面子活受罪”。
自尊扭曲:大学时期正是青年人自尊心明显增强时期,而且大学里的特殊环境也使人非常看重荣誉、名声、地位。因此,大学生很关注自己的名誉,希望得到他人的好评、重视和推崇。为了树立和维护自己的理想形象,他们极力调节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言行,不说有损于自己形象的话,不做有损于自己形象的事。但是,有些大学生自尊心过强,事事都想着他人的夸耀,样样都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切实际地追求荣誉、名声、地位,甚至不惜代价地获取自尊心的满足。这样,自尊就转化为了虚荣。
个性缺陷:虚荣心的产生也与个性上的某种缺陷有关。有研究表明,独立性差的人容易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这样的人,由于缺乏独立的自我意识与独立的价值观念,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和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一旦得到他人的好评就精神倍增,相反则垂头丧气。因此,他们平常所做的事情,大都是为了取悦于他人,追求面子上的好看。虚荣也与自卑有关。许多事实表明,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心理特征。这样的人,特别担心他人看不起自己,为了掩饰或掩盖自己心理上的缺陷,竭力追求荣誉,显示自己。例如,少数女大学生,自身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心理上总是存在着自卑和心虚,但是为了与他人攀比,为了让他人刮目相看,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和贞操来追慕浮夸。
为了克服虚荣心,确立恰当的自我实现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有自知之明:虚荣心强的人,大多缺乏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长处和能力有正确的估价;二是对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之处也有客观的认识。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过高估计自己的长处,或过低估计自己的不足,就可能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奢求荣誉、地位或优势,结果导致许多虚荣的做法。
正确对待舆论:一个人不管做什么、说什么、穿什么、吃什么,总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因此,对待周围人们的议论或评价,需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听到赞扬话,先别沾沾自喜,要想想是否“理所应当”;听到批评话,也别妄自菲薄,要分析是否“言之有理”。总之,不能不加分析地为周围舆论所左右。如果为周围舆论所左右,就可能为取悦他人而自我表现、自我炫耀,或以媚人的方式追求表面上的荣耀或虚假的荣誉。这就正如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所说的:“一切虚荣者是好角色,他们表演着而要别人看他们。他们整个的精神是在这意志里,他要从你们学到自信,他以你们的目光自养,而在你们的掌里采食你们的谦卑。”
理智对待荣辱: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有一种理智的态度。尽管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荣誉与地位,但是这种追求必须与个人社会角色及才能相一致。如果不顾自己的现实条件,过分追求荣誉与地位,势必“打肿脸充胖子”,产生种种不正当的行为动机和种种不适当的虚假行为,不仅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扭曲,而且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另外,也应正确看待失败或挫折。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的发展就是在“失败——努力——再失败再努力直至成功”的过程中实现的,因为失败能更多地给人以教训和教益。如果我们能把失败看作人生道路上必须付出的“学费”,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悟出真谛,那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就可能走得更为顺畅。如果只是为了“面子”上的好看而害怕失败,那实际上也是在回避成功,使我们变得患得患失、畏缩不前,不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而且,如果为了“面子”上的好看而掩饰失败,那我们就难以从失败中获得有益的经验,以后还可能遭遇更多、更大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