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
迷惘、彷徨、抑郁、焦虑,这是很多大学新生都有的心理问题,从中学到大学的巨大改变,让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隐患。面对变化,大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挽救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要培养自身的适应能力。社会是不断变化的,面对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人不大可能改变环境,而只能适应环境。大学生不仅仅要适应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还要走出校门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社会上的生活并融入其中。
2、树立目标。人需要有目标才会不断前进,没有目标的生活只能是一团糟。大学生要及早确立自己的生涯规划,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制定目标,按照目标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目标的树立要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需要,不能好高骛远,要切合实际。树立了大目标之后还要把大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路要一步步地走,理想要一步步地实现。
3、培养自我意识。自己的事自己作主,自知、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内涵。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是自知;爱惜自己、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是自爱;遇事不退缩畏惧,不妄自菲薄,是自尊;有强烈的自信心,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自信;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力求最好,是自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御各种不良的诱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是自制。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些,但是应该教育学生注重在这些方面进行自我培养。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脉资源对以后立足社会很重要,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实践证明,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因此,大学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关乎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关乎到以后发展的前途。
5、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大学生要多参加校内各种活动,丰富课外生活,很多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兴趣单一,生活不够充实。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这会无形中减轻心理的压力。生活充实了,一些心理问题也会自动消失,心理健康也就有了保障。
时间:2020-03-30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