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三
萤火虫从历史深处飞来,穿越数千年的光阴。
早在三千年前的《诗经·东山》中,“町瞳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征夫还家途中,听到呦呦鹿鸣,看到闪闪萤虫,思乡恋家之情瞬间膨胀;漫漫黑夜,漆漆征途,那可是故乡亲切的呼唤,伊人期待的眼神?
是的,那些若隐若现、忽明忽暗,能让夏夜摇曳生姿,能让诗文缤纷浪漫,也唯有这小小的萤火虫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萤火虫开始大量出现在咏物诗中。特别是南朝梁武帝的两个儿子,对萤火虫更是青睐有加,情有独钟。哥哥梁简文帝萧纲的《咏萤》诗云:“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倾。”前两句说萤火虫原本附在秋草上,入夜在晚风中轻盈飘飞。中间四句通过“类星陨”、“若生花”、“疑神火”、“似夜珠”四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萤火虫的明亮、灿烂,把人们带进一个童话世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歌颂了莹火虫的献身精神。弟弟梁元帝萧绎,在一个夏夜,手后背、头仰望,静立茅屋前,注视流萤飞,一首《咏萤火诗》脱口而出:“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前两句写萤着人不热栖草无烟,后两句写萤在灯下光线之“暗”,在雨中不灭之“奇”。四句诗没有一句写火,但句句与“火”相关,构思之巧妙让人啧啧赞叹。
唐朝写萤的诗人更多。初唐诗坛四杰之一骆宾王的《莹火赋》,以莹火虫“应节不愆,信也;与物不竞,仁也;逢昏不昧,智也;避日不明,义也;临危不惧,勇也”之“五德”,颂扬信、仁、智、义、勇的人格气节,赋予萤火虫一种高贵品德。诗人从飞萤流空的自然现象联想到“彼翩翩之弱,尚骄翼而凌空”的人生之艰,发出了“如过隙兮已矣,同奔电兮忽焉”的感叹,表示要“处幽不昧,居照斯晦”,学习莹火虫“倘余辉之可照,庶寒灰之重燃”的精神,暗喻了一种淡定的处世之道。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李白的《咏萤火》一诗,先从比兴入手,天愈黑,萤愈明,故以“灯”喻之;却又雨打不灭,风吹不熄,更甚于“灯”,故用“难”、“更”二字,恰切妥贴地写出了萤火的特点。“若”字承上启下,前后勾连,由眼前景陡升为想象景,最后“月边星”三字,光彩烂漫,奇丽无比,立意高远,境界顿出。再来看韦应物的《玩萤火》:“时节变衰草,物色近新秋。度月影才敛,绕竹光复流。”诗虽纤巧,却以清新的笔调、晓畅的语言写出了萤火虫形体微小,发光细弱的特点。三、四两句对萤火虫在月下竹林飞来飞去的情景,刻画得尤为形象动人。
在众多吟咏荧火虫的诗文中,杜牧的《秋夕》更是借萤火虫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写成了千古绝唱:“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全诗宛似一幅人物水彩画,层层布景,将一位宫女“七夕”时复杂的内心,融入烛光画屏的幽暗和天阶夜色的清凉之中,展示了深宫生活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微雨洒不灭,轻风吹却燃;旧曾书案上,频把作囊悬。”唐朝诗人周繇的那个夏夜,想必萤火虫一定很多,绕池而飞,随竹起舞,雨淋不灭,风吹不散,甚至飞到散发着墨香的书案。
在自然界庞大的昆虫家族中,萤火虫是最富有诗意和美感的昆虫之一。它们蓄积着五千年的光明与黑暗,穿梭在历史尘埃之间,传达着自己的语言,成为最富神明色彩的一种昆虫。
四
正因为萤火虫充满了诗意和浪漫,各地纷纷运萤进城捕萤入园。听说上海植物园、海洋馆开设了暑期夜访动植物夏令营,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跟萤火虫亲密接触”。据说厦门创建了全国首家“萤火虫公园”,不知现在经营得怎样?据说青岛中山公园曾引进万只萤火虫,但禁不起两万市民涌来观看,数天后就死去大半。萤火虫的生命是很脆弱的,正常情况下也只能存活一周半月,它们临清流、居僻壤、怕光照、烦喧嚣,正因城市不适应它们的生存,它们才离城市越来越远。
就是田园牧歌色的广大农村,萤火虫们的原乡和老巢,也因为农药的过度使用,各种化肥的尽情投入,还有水污染造成恶劣的环境,萤火虫几乎难觅踪影。
夏夜天上有星星,地上有流萤,这原本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而今,星光黯淡,流萤遁形。由于我们无休止地追求着物质生活,不知不觉放逐了萤火虫。曾经在黑夜中御风而行的微光,已经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取代;曾经频繁地出现在唐诗宋词中的小虫,恐怕也只能在词典中才找到其身影。
当星空变成太空,婵娟变成月球,想象力变成生产力,这世界越来越没美感可言。人类贪得无厌地开发和榨取着自然,自然的美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多想在月光下奔跑,在星辉下轻歌:小小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这边亮,那边亮/
好像许多小灯笼。
多想看到故乡的萤火虫,飘洒在河堤上,萦绕在丛草间,如华灯璀璨,星河曙天。多想找回“长忆儿时竹马轻,黄梅树下扑流萤。只在马蹄香落后,随风散作满天星”的趣味。再现“忽向篱边绕,还从井畔飞。雨昏光不灭,露重影犹微”的意境。
时间:2020-08-08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