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热点网

《见字如面》读后感

人这一生,会读到许多东西。我们读小说,读的是别人的故事;读诗,读的是别人的情怀;读书信,读的是战场上的雄心壮志,读的是对心爱之人的爱而不得,读的是历史,读的是人间百态。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以前的书信,细语轻风,浓浓长情,总是记载着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我未曾观看过《见字如面》这档节目,却有幸在今天7月份阅读到这本书,以一个未来人的身份虔诚的翻阅着每一篇书信。
这本书以最纯粹的方式,展现给我们书信中最真挚的情感。这些书信有早到战国时期的竹简信,也有近到现在的电子书信;有名人之间的学术、情感交流,也有不知姓名人的家书;有写给家人的,也有写给朋友、爱人的,更有以整个社会作为对象的。书信形式有限,可人的真情实感,就像源源不断的流水一样无限。
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萧红写给弟弟张秀珂的一封家书。信名取得很好,叫做《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所以除去萧红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之外,还有她对中国无数个这样的热血青年的信任与期冀。在写这封信的时候,萧红已与弟弟失联四年。四年杳无音信,萧红不知弟弟吃的、穿的好不好,不知弟弟在哪作战,甚至不知弟弟的生死。重病缠身的萧红将希望寄予报社,刊登了这篇家书,可至死,她也没有收到弟弟的回信。中国的女作家往往集铿锵与柔情于一身,萧红也不例外。写作,是她革命的武器;给弟弟的回信,尽显她对家人的温情。
在没有信息通讯技术的年代,书信是人们最普遍的沟通方式。李白的《请您尽管测试我的文才》,用书信向韩荆州“求职”,表达自己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为曹禺指点创作的光明;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我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死去》,让陆小曼在痛苦中重新振作,燃起希望。比起桥梁,书信更像是传递中的火炬,点燃火炬之人将火焰传递,写信之人也将希望传递。
《见字如面》主编关正文说:“收集这些信件不是为了缅怀数字时代即将逝去的书信传统。”的确,单纯的缅怀并不能真正让我们记住什么、学到什么。在混沌中获得可借鉴的经验,在快节奏中滋润我们的心灵才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时间:2020-09-01 作者:孙怡平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
校园美文推荐
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
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
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
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
回顶部大学生热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