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热点网

中非友谊的见证者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纪念日。为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对军人崇高的敬意,我们银发之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专为五十以上的老年人服务的)有幸邀请到了河南禹州籍退伍军人杨赖孩,为公司员工讲述共和国一个普通军人的家国情怀。  
9月3日下午四点,一位身着绿军装、胸挂几枚徽章、精神矍铄的退伍军人杨赖孩在一片热烈欢迎的掌声中走进银发直播间,随后接受了银发风采栏目组主持人七月的采访。  
“大爷,您高寿啊?”  
“83啦”  
“看你这身体,您这精气神像七十岁。”  
“大爷,您贵姓啊?”
“我叫杨赖孩。”  
“家是哪儿的?”  
“禹州的。”  
“您哪年当的兵啊?”  
“1955年应征入伍,1956年去了朝鲜。”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您和部队被派到朝鲜具体干什么工作?”  
“去朝鲜帮助战后重建。”  
“你在哪里了多长时间?”  
“一年多。”  
“那之后呢?”  
“从朝鲜回来后,到中铁二局当了一名铁道兵。1973年被派出国去非洲援建坦赞铁路。(铁道部除了从各铁路分局和工程局抽调骨干和优秀人才外还向军队三部申请了一批政治可靠,作风、技术、身体三过硬的军人作为复员退伍安排的年轻人投入补充到援建行列)那里的生活环境,比朝鲜更差。生活方式是吃饭一棵树(香蕉、芒果、椰子、木瓜等树)、穿衣一块布(围绕全身蔽体的坎噶粗布)、做饭烧水三块砖(支撑锅底用的砖或石头)当地人还是吃生食,中国人不习惯,援建工人吃的用的都是从国内运到那里的。”  
说起坦赞铁路,老人很激动,给我们讲起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前前后后。  
坦赞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当年在坦桑尼亚那充满原始气息的到处充斥着野兽、蚊虫和疾病,曾被人们称为“绿色沙漠”的非洲森林里、荒原上勘测、施工,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一是路的问题。当时没有路,物资运输特别困难,只能一边爬坡一边打眼修路,要不物资运不进去。二是吃水问题。那里可供饮用的水少,都是死水潭,水的颜色是乳白色的,有时候烧开了,喝了还拉稀。因而吃的水主要是吃雨水、河水,也没有条件检验。下雨的时候,到处是泥,无法出行,把帐篷卷起来,便于收集雨水,储存在洗净的大油桶、大盆中,用白矾沉淀净化后饮用。记得有一次,在东非大裂谷中。当地的山上只有一个泉眼,但你只能听到水滴声,却寻找不到水。猛的发现大象的足迹很深,里面存有积水,我们就取积水来解渴做饭。我们出去一次就要背上一周的干粮。每到一个地方,当地人教我们盖简易草房,和我们一起打井。在那里酱油都是一种奢侈品,我们吃的是酱油膏,拿它和水兑起来吃,而吃一次新鲜蔬菜就跟过年一样。到了天热季节,最热时地面温度竟达七八十摄氏度。天气太热了,所有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都人手一顶从国内带去的大草帽。我们有的开施工机械的驾驶员长期坐在椅子上,汗呀,热呀,甚至于把身体下部都沤得糜烂了。但为了赶工期,他们都不下火线,“头上烈日晒,脚下石头烤,两脚烫得站不住了,我们就往靴子里灌凉水,脚被泡肿了,活儿还在坚持干。”在第一线作业,什么野猪、狼、毒蜥蜴、豹子、狗熊、毒蛇都经常可以看到,最多的是大象和狮子,最近时竟和它们相距只有五六米。很多时候还会被从树上突然冲下来的豹子咬伤,因此每人都配备了枪支。又因为那里人烟稀少,野生动物多,而且疟疾流行。有一种萃萃蝇,人被它咬了就会昏睡过去,再也醒不了。还有一种小咬,从人的汗毛孔吸血。晚上熟睡的时候,会有毒蛇、蝎子冷不防地爬进工棚,不定就把谁咬了,因此每个星期都要吃点“解毒药”以防万一。  
记得一个隧道工程队的队长叫李景普,当时44岁,家里有一个孩子是婴儿瘫,半身不遂。妻子虽然怀着孩子,仍然支持丈夫来支援坦赞铁路。从达累斯萨拉姆返回工地的时候,李景普因车祸牺牲,同车的4个人只有一个活了下来。因为对坦桑尼亚靠左行不习惯,加上当地当时的路面很差,还有滑坡,和李景普一样死于车祸的中国专家和工人占了绝大多数。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地形复杂,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每逢雨季,暴雨倾泻,施工便道常常被冲毁。同时,还要频频面对各种干扰和破坏。给施工造成许多困难。虽然周总理一再指示要加强机械施工,无奈中国设备落后,大部分时间还是以"人海"战术取胜。施工高峰时,工人达到两三万。坦赞铁路施工时,美国也在修复大北公路,有一段跟坦赞铁路挨得很近。美方大机械施工,将土推到铁路这边,给施工增加工作量。在几番交涉无果后,中国员工一气之下抓了5个美国人,进行“文革式”批斗、关押。此事惊动了中坦两国最高层。周总理作出批示,大意是:应遵守外交准则,要尊重尼雷尔总统的意见,立即放人。这几个美国人逃命似地跑回自己营地,美方从此再不敢给中方制造麻烦。就这样中国援建工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创下了用一年时间完成修建502公里的纪录,修一段通一段,解决了运输这一最大难题,为修建余下1300多公里创造了良好条件,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坚韧的毅力,克服了地形上所存在的困难,战胜了自然的一些困难,战胜了一些人的污蔑之词,攻破了一道道的技术难关,仅用了五年零八个月的时间,终于建成了这条曾被西方舆论断言不可能建成、“凝结着中非友谊的”堪称奇迹的全长1860.5公里的贯穿非洲东西的大动脉——坦赞铁路,比预期时间提前建成了。  
坦赞铁路全线建桥梁320座,总延长米为米;隧道22座,总延长米8898米;兴建车站93个;建设房屋总面积37.6万平方米。一位西方工程师在参观完这条铁路后,尤其是像姆马段这样的困难地段之后,感慨万分。他说,中国人了不起,“只有修建过万里长城的人,才能修出这样高质量的铁路。”  
在将近六年的援建过程中,中非友谊日益加深。几乎每一个和中国人一起工作过的黑人朋友都能脱口而出一些当年的那些中国话:“毛主席万岁、辛苦了、不辛苦、工作好了、为人民服务”等等。当地人还跟着我们学唱那时的歌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胜利以及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敬爱的毛主席,敬爱的红太阳等。”当地的居民对中国人很友好,一个中国人上了当地的公交车,所有的当地居民都会起立致敬;一个中国人和当地居民在小胡同里“狭路相逢”,后者往往欠身让路,让中国人先行。当时缺少石头,附近的老百姓,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上山下河帮我们捡石头。其中还有很多怀抱婴儿的妇女,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他们与中国人都是很好的邻居,经常相互串门,一次他们的孩子生病,当时他们又不在场,是我们中国人把孩子迅速送往医院。一位非洲人说:“我和中国人一块工作,学到的最好东西是团结互助;学会了中国人的勤俭节约。中国人最好,我们有饭一起吃。”中国的印记就这样永远地烙在这些异国人们的心里。援建者一边抓施工,一边抓培训,对坦、赞两国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有位赞比亚工人说,他在英国殖民者那里工作过,人家根本不把黑人当人看,只有中国人尊重他们。当时项目部经常放映一些从国内带过去的电影片,比如《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按照当时的外事规定,不特意邀请当地人来看,但他们来看也不拒绝,每次放映电影都有很多当地朋友来一起看。当地居民还经常到工地找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聊天、联欢,大家在一起称得上其乐融融。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6万人次,投入物资机械83万吨,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不少人员献出宝贵生命,在坦桑尼亚中国援坦专家公墓共安葬着69位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  
坦赞铁路是新中国早期对外援助的典范和缩影,它是中国外交中的一笔无形资产,它甚至被看作中国与非洲甚至中国与整个第三世界“兄弟情谊”的丰碑;中国人民竭尽全力,援建了坦赞铁路增进了中非人民的友谊、援助了非洲人民,而非洲人民也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斗争。更让新中国在非洲大陆享有了极高的威望。所以,当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坦赞铁路建成后,交由坦赞两国组成的铁路局共管。其后,为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营,中国继续提供无息贷款和技术支持合作援助,协助其营运,并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管理或提供咨询。截止1999年底,累计派出专家近3000人次。只是改革开放后的相当一个时期,中国的外交相对强调对西方的工作,多少忽略了非洲,忽略了第三世界。可你忽略了朋友,朋友也就忽略了你!在很多重大的国际舞台,面对重大的议题,中国没有得到非洲朋友应有的支持。1986年以后,随着汽车货运的兴起,坦赞铁路的运量逐年下降,最低到了仅37万吨/年,由于运营亏损,很多部件都无法及时更新,更加重了铁路的困境。  
听着老人的讲述,我们仿佛置身当年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援建现场,感受着援建队伍的生活的苦辣辛酸;更感受着中非人民日益加深的友谊。老人是坦赞铁路的建设者,更是中非友谊的见证者。我们也仿佛看到了那留在了非洲广袤的大地上的中国印记:一根根铭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字样的枕木从达累斯萨拉姆一直伸向赞比亚的枕木;渗透着中国建筑风格、中国味道的达累斯萨拉姆火车站;1975年制造依然运转良好的蓝白相间的“东方红”火车头;火车上洗手间门把手上“有人、无人”的汉字;里面的唐陶(唐山陶瓷);“青岛某某铁路客车电气设备”生产的配电箱;上世纪70年代的那种老式电风扇上醒目的中国铁路标志:“铁轨上的列车”;火车站旁边的坦赞铁路机车修理厂,四十多年前年前出厂的依然正常地工作中国机床等等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从老人的言语和经历中展现的共和国军人的家国情怀,还有那些曾经是父亲、兄长、丈夫或者儿子的鲜活生命的老一辈援外人的那种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报国情怀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他们用青春与梦想青春和生命向世界人民诠释了大国的勇于担当,展示了中国式的速度与激情;铸造了永恒的相互尊重、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坦赞铁路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后,高度重视同非洲的关系,特别强调:“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2013年3月访问坦桑尼亚时明确表示,中国一直在关注着坦赞铁路的发展,愿意积极参与铁路的改造运营。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世界回响,中国与非洲各国铁路产能合作进入又一波高潮。2016年10月,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的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正式通车。如今,亚吉铁路、蒙内铁路以及多条正在筹划建设中的铁路在非洲大陆筑起钢铁长城,在中非友谊的画卷上,继续诠释着“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坦赞铁路精神”。2017年1月,中国外长王毅在卢萨卡与赞比亚外长卡拉巴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中方将再次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为坦赞铁路的未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并称赞坦赞铁路精神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精神,是一种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坦桑尼亚前总理萨利姆曾表示,让后人了解坦赞铁路、了解中非友谊的历史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非洲国家的使命。  
坦赞铁路精神是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十多年前,坦赞铁路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华儿女大的相互尊重!顽强拼搏!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而不同以往的庚子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共战疫魔!并极力援助他国。再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毅顽强、勇于当担。坦赞铁路的兴衰也告诫我们:毛主席给中国留下极其宝贵的非洲外交资源,要该好好珍惜。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和社会主义建设指路明灯!  
愿中非友谊天长地久!
时间:2020-09-11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
校园美文推荐
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
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
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
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
回顶部大学生热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