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热点网

读《理想国》有感

                                                                                                    读《理想国》有感
     当我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时候,每当历史老师讲到古希腊历史,都会提到苏格拉底和他的“产婆术”,据老师讲,“产婆术”就是在对话中,通过抓住对方自我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由此逐步引导对方改善自己错误的观念而树立正确的观点,简言之,就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在《理想国》这本书里面,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展现了自己的理想世界,并发表了自己对于正义的见解、看法。
在我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先了解了《理想国》这本书的创作背景,百度百科上写着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雅典城邦危机四伏。这时,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更加尖锐,而且奴隶主民主派与奴隶主贵族派之间也开始争权夺势。柏拉图坚决反对民主政体,极力主张奴隶主贵族来把持国家政权。柏拉图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派的统治地位,从而设计了理想国。但是他的理想化正义理念也不是一心在乎享乐和勾心斗角的城邦君主所需要的,因此不但他的理想国在现实中成了泡影,就连自己的性命也几乎不保。尽管如此,也不可否认《理想国》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是有非常大的学习的价值的。
在第一章中,剧情从苏格拉底到贝尔斯祷神,准备回家时被玻勒马霍斯邀请到家中做客开始,从苏格拉底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苏格拉底(柏拉图)是一个很善于从生活中思考、虚心学习的人,在玻勒马霍斯给出的两个选项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第三个选项,在见到克法洛斯时询问了他觉得晚境怎么样,在他回答晚年的痛苦不在于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后,虽很赞同他的看法,但是处于求学心理,苏格拉底还是提出了当时大部分人的看法,指出不是性格而是由于家财万贯因而不觉得晚年痛苦,由此进入了第一章的重点部分:(1)讨论正义是什么?(2)正义是邪恶与无知,还是智慧与美德?(3)正义与不正义谁比谁更有利?
一、正义是什么?
    在柏拉图看来,正义就是美德的一种,美德指在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善良的道德本性,例如智慧、正义、自制、勇敢、友爱等等都是古希腊传统美德的内容。柏拉图借用苏格拉底之口去探寻这些美德的相对性,从中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在探究正义的本质的过程中引发了三次争论。
1.驳回欠债还钱就是正义
玻勒霍马斯出生于一个家财万贯的家庭,因而对金钱等物质方面的东西看得极为重要,由此认为欠债还钱就是正义,而苏格拉底从中看出了其局限性,用不能将武器还给一个疯子的例子有力证明了欠债还钱的举动有时是正义的,而有时是非正义的,因为当原主人头脑不清楚时,就不能按欠债还钱的常理来做事情,不然就会给对方带来伤害,产生不正义的后果。由此可见,“欠债还钱”理论并不具备普遍真理性,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实施。在现实生活当中也一样,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应该站在双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对双方都利那便是正义的,如果只对自己有利,而损害了他人利益那便是非正义。
2.驳回以善待友,以恶对敌就是正义
苏格拉底通过对话的形式寻求真理,在问答的过程中不断分析事实,进行推理来揭示对方的矛盾,当苏格拉底指出“欠债还钱”理论有失偏颇后,玻勒霍马斯又指出正义就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敌人”。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个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一方面就事实而言,正义只能在战争中和盟友合力抗战才能体现出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的作用,由此得出在和平期间正义无用的观点。另一方面,就好人与坏人的定义而言,因人而异,如果将好人定义为坏人而对其进行打击伤害,其实为不正义行为,而将坏人定义为好人而对其进行帮助,实则也不为正义行为,其实这正好揭露出了这个观点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从本质上将一个人看透彻,所以不能轻易将一个人随便就定义为好人或者坏人,而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别是否正义,更不能对他们抱有伤害之意。
3.驳回强者的利益就是正义
在色拉叙马霍斯对正义的论述中,他看到了因由百姓遵从统治者制定的规则,从而达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效果,而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因此他认为在任何国家里,所谓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政府当然有权,所以唯一合理的结论应该说:不管在什么地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咋一看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述感觉没什么问题,但是人无完人,金无完金,苏格拉底就指出统治者不可避免地会作出对自己有害的决定,按照色拉叙马霍斯的说法,那岂不是这也是正义的,由此揭示了该论述的缺陷。在这里柏拉图很深刻地讲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统治者应该为民众谋取福祉,政府有义务去当好人民的舵。
看到这,其实我不得不好奇为什么柏拉图把这三个作为例子,后来看了资料才知道,其实这三个都是古希腊比较典型的观点,前面两个方面对正义的不正当理解是平民阶层的观点,而第三个是当时古希腊的政治上层和智者派知识分子阶层的观点。柏拉图借用苏格拉底的口指出这三个观点都只是从表面现象入手,在没有掌握其客观规律的条件下将其看作普遍真理而觉得任何事都适用,由此揭示了这三个理论的许多不足与缺点,尤其是把正义归结为听从强者的号令更为反动,让人不得不深思。
二、正义是邪恶与无知,还是智慧与美德?
    在探讨正义与不正义谁比谁更有利的过程中,苏格拉底指出正义与不正义是一善一恶,而对于谁是善,谁是恶两人产生了分歧,色拉叙马霍斯认为不正义既是明智又能得益,将一向归之于正义的所有属性归之于不正义,由此两人展开了正义是邪恶与无知,还是智慧与美德的辩论。苏格拉底通过询问正义者是否想胜过其他正义的人或者正义的行为、不正义者是否想胜过其他正义的人或者正义的行为等问题,论证出了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不正义则对同类异类都要求胜过,并指出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不正义者又聪明又好,正义者又笨又坏,从而得出不正义者与又聪明又好的人相类,正义者则和他们不相类的结论。在色拉叙马霍斯看来,性质相同的人相类,性质不同的人不相类,苏格拉底利用“音乐家在调弦定音的时候,会有意在琴弦的松紧方面,不在意胜过别的音乐家,而想要超过不是音乐家的人”,“医生在给病人规定饮食方面,他不想胜过别的医生及其医术,但想胜过一个不是医生的人”这两个例子论证出一个又聪明又好的人,不愿超过和自己同类的人,但愿超过跟自己不同类而且相反的人;一个又笨又坏的人反倒对同类和不同类的人都想超过,并将其与前面所论证出的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不正义者则对同类异类都要求胜过的观点想结合,得出了正义的人又聪明又好,不正义的人又笨又坏的结论。
三、正义与不正义谁比谁更有利?
    色拉叙马霍斯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了最不正义的人就最快乐,自己吃亏又不愿叫别人吃亏的人就最苦恼,又利用僭主暴政而平民不敢反驳的例子总结出了一个结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苏格拉底发现了这个结论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用医术给人健康、航海术使人安全、挣钱技术给人钱财的例子再次论证了一切营运部署都是为了对象,求取对象(弱者)的利益,而不是强者的利益。在此期间,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是高贵是天性善,不正义是算计的善。而苏格拉底非常不赞同他将不正义归类到智慧与美德里面的做法,为此,苏格拉底先从理论上理清了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至于不正义者则要求同类异类都要胜过。不正义者又智慧又善,正义者正好相反。然后在用“懂音乐”的人和“不懂音乐”的人、有知识的人和无知的人的对比论证了正义是智慧与美德、不正义是邪恶与无知的结论。在对于谁更有利的问题上,苏格拉底利用一个城邦依靠正义或者不正义征服另一个城邦不同结果的例子说明正义使其友好、和谐,不正义使其分裂、仇恨、争斗,并指出任何一样东西丢失了美德就会像眼睛失去了视力、耳朵失去了听力一样,无法再发挥作用,由此得出了正义是心灵的美德,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正义者生活得快乐,不正义者生活得痛苦,更进一步论断出正义比不正义更有利。
看完《理想国》的第一章,我觉得里面有很多深刻、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哲理有两个。其一是它揭示了当时的人们很容易被表面现象蛊惑,而由此将其当成普遍适用的人生哲理。而这并不只是当时存在的问题,直到现在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情况,就比如我们一直都很提倡学习雷锋精神,要积极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但在实际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却有一丝丝变味,就好像给老人让座变成了广大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让座就要受到谩骂和指责,大家都不会去探究不让座的原因,只看重最后的结果,这就导致很多人会开始有点不理解雷锋精神。其实提倡雷锋精神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雷锋精神的使用范围,要帮助好人,但不能进行道德绑架。其二是苏格拉底“产婆术”的这种教育方法是很值得人们学习的。首先他是用一种很谦逊的姿态来询问或者回答一些问题的,即便对方说出的观点很荒唐,他也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先听取别人的看法,再慢慢地用事实讲道理让对方明白自己观点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对方你错了,该怎么做之类的,让对方更能接受。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觉得这种教育方法是很适用的,因为它不仅能够让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还能不断激发其思考,增长自己的知识。
     回顾《理想国》整本书,每一章节都含有非常多不同的人生哲理。在第一章中,柏拉图用探讨问题的方式抨击了当时人们对于正义的理解,证明了正义是智慧与美德,正义比不正义更有利,但对于正义到底是什么并没有解释清楚,因此故事再一次开始了。格劳孔指出善有三种:(1)为其本身。(2)既为其本身,又为其后果。(3)只为其后果。并认为正义是第三种的善,人们追求正义并不是因为正义本身,而只是为了它的名和利,由此提出了探讨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定义问题和正义与不正义各自对心灵的影响的主张。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并让答案更容易理解,柏拉图指出探究城邦的正义。要建立一个城邦,首先就要提供粮食、住房和衣服以及其它等等,如要充分满足条件就得需要农夫、瓦匠、纺织工人等,为了建造一个繁荣的城邦,术业有专攻,势必要大量的人、更多的土地和牧场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必定会引起战争,这就需要专业的护卫者。而护卫者必须拥有敏锐、勇敢、意气奋发、有智慧(对自己人温和,对敌人凶狠)等品质,想要拥有这些品质就必须对护卫者进行后天的教育,柏拉图指出教育可以先从音乐(故事包含在内)开始,再教体操。柏拉图先从故事的内容开始讨论,认为首先要审查故事的编者,接受他们编得好的故事,拒绝他们编得坏的故事,尤其是将伟大的神描写得丑恶不堪,鼓励母亲和保姆给孩子们讲那些已经审定的故事,用这些故事铸造他们的心灵。然后讨论故事的形式与风格,知道讲什么后,也得明白怎么讲,诗歌与故事有两种体裁:叙述和摹仿。柏拉图通过前面的回答指出,“他尤其愿意模仿这个好人坚定而明于事理时候的言谈行动”,“当他碰到一个角色同他并不相称,他就不愿意去扮演这个不如自己的人物。”再讨论诗歌和曲调的形式问题,柏拉图指出调子和节奏需要符合歌词,但繁荣的城邦不能有哀挽和悲伤的字句,因为这些会使城邦里的公民萎靡不振,由此提议废弃混合的吕底亚调、高音的吕底亚调、伊奥足亚调等。柏拉图从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出了建立一个繁荣和谐的城邦需要什么内容,也从正面体现了教育艺术对人们的重要影响。这对我国的教育问题有很多启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积极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终身教育,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国家要继续抓好学校教育,努力实行义务教育,确保儿童都能接受教育。当前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愈来愈快,学校教育虽然不能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但是学校教育可以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继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教育在推行终身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理想国》的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从小就要进入国家设立的学校学习文化知识,要充分发挥学校这种基础性作用,使学校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以学校为中枢紧密联系社会共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其次,国家要强化社会教育。现在网络发展迅速,网络的使用使人们联系更加的方便。因此强化社会教育可以依托网络的优势使社会教育得到更好的推行。由于社会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么集中和有组织性,因此要探索新的学习模式教育模式。社会有一系列的组织,如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等,推进社会教育可以依托这些组织来进行。我们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和社区。通过建设学习型的单位来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选出一些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个人作为全社会的榜样从而引导人们学习,并在社会范围内评选出学习型家庭,举办学习型家庭经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家庭。
 
时间:2020-09-18 作者:张彦 来源:张彦 关注:
校园美文推荐
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
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
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
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
回顶部大学生热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