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青檀
有一种树,破岩而生,百折不回,生长千年之上,枝似虬龙翻旋盘卧,树冠苍郁,黛染参天,此乃——青檀树。
枣庄自古多生长青檀。山因青檀为青檀山,寺曰青檀寺,一条繁华商业街在青檀路上,一新兴建小区叫青檀府,鲁南书城成立的“青檀读书会”……可见青檀已永驻在每个枣庄人心中,并且深深热爱。由此看,青檀不只是一种树,更是一种精神。以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甘于奉献,与环境共生并存的精神,正是——青檀精神。长久以来,青檀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每个人都愿做一棵青檀树,在枣庄大地的沃土中生长,并且带着感恩地反哺她。
下面我要说的,是咱枣庄人的故事。
不记的,我参加过多少次“青檀读书会”了,但每次都让我心生敬意与感动。2019年5月25日下午,我和往常一样如期而至,天气很热,要去的鲁南书城二楼正好西晒,我猜想今天肯定到不了几个人,平常都忙于工作,学生们也都上课,好不容易熬个周末。没想到主讲人市作协的闵凡利主席早到了,作为这期嘉宾的孙传侠老师,俞廷茂老师,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很多文友,孩子们也都陆续来了,已座无虚席。
若在平时,闵老师这个时候就会开讲,但这次不同,他很沉稳地坐着,偶尔和孙老师,俞老师及其他文友聊着什么。忽然一位身材高大魁梧,头发雪白,穿紫红上衣,青布裤子的老者匆匆赶来,人还没到,就双手胸前抱拳,爽朗地说:“抱歉,抱歉,我来晚了”闵老师原本低头喝茶,便忙不迭地放下杯子,迎上去“不晚,不晚,天这么热,您老能来,很荣幸。”他使劲握住来者的手。
我认为不过是位热爱文学的老先生罢了。经常是这样,来“青檀读书会”的不只是有几岁十几岁的学生,像我这样的中青年男女也不少,更有耄耋之年的老者。那些老者,一辈子喜欢文学或是在文艺部门工作过,对文学颇有造诣,对生活感触很深,曾写出过不少作品,但时代发展太快,他们就由此搁笔,而文学梦依旧做着。像这位身穿紫红上衣,脸膛方正,目光炯炯有神的老者也不过如此罢了。
正当我猜测,闵老师介绍,说这位是向春老师。哦,向春老师!早有耳闻,写《煤城怒火》的李向春?正是。我们都激动地站起来向李老问好。八十三岁的向春老师耳不聋眼不花,说起话来清脆响亮,看我们时快乐的神情溢于言表,那眼神中分明有一种关怀,一种期望。
李老首先说“青檀读书会”这名字起的好。原来他也喜欢青檀树,并说青檀树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树,对于我们枣庄,更是寓意非凡,那个明朝时期为官清廉,造福百姓,大文学家贾三进,就因喜欢青檀树,宁肯不做官,隐居在家乡的青檀山中,著书立说终老的。他可是咱们枣庄人的骄傲,一棵不老的青檀树,为咱们枣庄树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面文化大旗,我们做后人的自愧不如啊!
谈话中看出,向春老师不只是性格豪爽,才思依旧敏捷,对枣庄这片土地充满着感情。当他谈起自己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话语严谨了许多。
他说当作家是件很难的事。像他自小生活在与运河相融汇的微山湖畔,喝着湖水长大,割过草拾过柴,逮过鱼捉过虾,干过农活;看惯了船来船往,百舸争流,碧波中渔夫撒网放鹰的景象;听惯了洗衣女人的捣衣声,实乃一湖好水一湖歌。因对这些事物充满情趣,比同龄孩子敏感。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也不好,勉强供他读书,这对他算是开了眼界,喜欢上阅读,买不起书,就向村里有书人家借。其初都不想借给他,怕他给弄烂或失迷。他脑袋一转,心事来得快,帮人家挑水,扫院子,打扫圈栏,甚至去地里干农活。这样勤快的人谁不喜见?愿意借书给他了。他把全村的书都借来读完,又跑向邻村借,后来再没书可读。工作后就去租书,租书花钱,他省吃俭用,不管通俗的,古典的,武侠的,诗词歌赋,他都租来读。书读多了自然有了想法,开始写读后感,记读书笔记,关心书中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变化,这样坚持了一个时期就有了写作冲动。他写的第一篇小说《爷爷和孙子》两千余字,得以发表,冰心老人还为小说写过读后感,他引以自豪。
为开阔眼界,认识大千世界,又依然辞去小学的代课工作,在朱子埠煤矿当了一名井下掘进工。不惧井下生活艰苦,从上世纪60年——82年,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那时他所在的朱子埠煤矿条件很差,井下就像一条建设中未完工的隧道,每天坐“罐车”咣当一声巨响中每秒钟10多米的速度沉降,霎时什么也看不到了,湿漉漉的地面凹凸不平,头顶的岩石上布满水珠下雨一样滴落,这样曲折又低而窄的巷道中走很远,才能到工作的掌子面上,在摸爬滚打、弥漫的煤尘中一干就是十二三个小时。当时凭着年轻气盛,膀大腰圆的向春老师并没觉得苦。
别人上井后,找工友喝酒聊天,睡大觉,打牌,下棋,而他却找个僻静处写作,晚上为不耽误工友休息,趴被窝里照着手电也写。在构思故事情节时反复打腹稿,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满意为止,万字的小说一天一夜就写完,这都是提前打腹稿的作用。他说,思路跟着故事走,由人物带出故事,两者相辅相成,人物性格就是人物形象,一部作品就这样从一个意识灵感的迸发中出来。艺术源于生活,但生活不是艺术,是通过人的思维创造,形成新的形式。
向春老师就这样在长期的磨砺,与工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熟悉他们的一切,为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在他三十多岁时《煤城怒火》出版。后来一发不可收,又写了《煤城激浪》《卧龙镇》《黑色世界》《鳏夫与寡妇们》……一系列文学作品相继问世。还有了使他心意的笔名“黑牛”他是挖煤工人,其寓意,不言而喻。
李老的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他是个多么勤恳和热爱生活的人,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用他的劳动,他的写作,为枣庄大地增添了一份不灭的光彩,煤城人因他而骄傲。
“青檀读书会”以公益性,自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式成立以来,每周一次,每次座无虚席,目的是培养我市热爱读书和写作人才。
时间:2020-09-21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