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热点网

上湾村

我印象中的上塆村,依山,傍水,花溪环绕,绿树掩映。过去,她就像是土生土长的“丑丫头”,“藏”在双峰山的深闺里。如今,渐渐出落成“美少女”。有人把她美喻为“小重庆”,因为村子里的农家小楼都依山建筑,颇具有重庆建筑那种层次分明的特色;也有人把她比作“小渔村”,因为整个村子濒临滑石冲水库,出门便可以荡舟,撒网便可以捕鱼,水岸边,白杨,垂柳,凉晒着的鱼网,停泊的小船,都烙着渔村的印记。气势雄浑的“将军桥”飞跨滑石冲水库溪流之上,使这个依山傍水的偏僻山村联通了山外的世界。  
据相关资料记载,1958年,由于国家修建滑石冲水库,100多户人家的周姓村庄需要整村搬迁。水库建成后,一部分农户搬走了,也有30多户人家依恋着祖祖辈辈居住的故土,他们谢绝了政府优厚的搬迁条件,自力更生,在半山腰重新盖起房屋,重新开垦梯田,建成了“移民村”。60多年来,这些扎根于故土,徘徊于贫困线的周姓移民,种茶叶,植棵树,养山羊,采山药,大力发房多种经营,矢志不移地向贫困宣战,“衣带渐宽终不悔”。“移民村”的户数从30多户发展到90多户,人口从10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  
就是这个60多年前的“移民村”,在市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于2017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如今的上湾村,是连接武汉云雾山风景区和孝感市双峰山旅游渡假区的必经之地。利用这一地理位置优势,村里以旅游业为支柱,开发农家乐餐厅,发展住宿,餐饮,观光业,拉动农副产品销售和服务业,人平纯收入从2010年的2780元增长到2019年的元,“移民村”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明星村。与此同时,从1958年至现在,这个偏辟的山村走出了一位将军,10多位科、处级公务员,30多名专科以上大学生。  
秋高气爽的秋天,上湾村的景色最为迷人——蓝蓝的天空,白云淡定,滑石水库碧波之上,低旋的水鸟用羽翼点击朵朵浪花;村庄屋顶,偶尔有几缕饮烟,歪歪扭扭的升起,还没有升至天堡寨的山恋,便慢慢消失了。远处山峦葱绿,周围的空气都是透明的,轻若柳絮。一些农家庭院里,有的栽着柿子树,挂满黄澄澄的果实;有的爬着葡萄架,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玛瑙凝聚于技蔓;有的种着柑桔树,黄中染绿的桔子压弯了果枝。远处山坡上,羊群像一片片白云,缓缓移动着;梯田里的玉米己经收获了,茎叶仍在诉说着秋天的收成;天堡寨茶园,远远飘来制茶车间溢出的秋茶的清香。
走过“将军桥”,漫步上湾村,足下的水泥沥青路面,一直通达村民服务中心,通达农家乐庄园,通达游客中心广场,通达每家农户的门前。道路两侧还铺设了大理石人行道,栽植了桂花树和香樟树;太阳能路灯整齐地排列着,火红的中国结镶嵌在灯柱上,透着喜庆而传统的中国元素。中心广场旁边,建起了古色古香的廊坊和亭榭;凉亭,似身着古装的女子,婷婷而立。如果留心观察,上湾村满目皆现城市生活元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G网络通信基站,银行自动存、取款柜机等己投入运营,自来水、燃气管网直通每家每户……村民们足不出村,也可以像城市居民那样,享受现代生活的便捷。此时,我才真正领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真正含义。  
在村头一偶的垃圾存放点,我看见可回收垃圾、厨卫垃圾、有害垃圾容器分类排列,井然有序。一名手持风车玩具的小女孩,在母亲的指导下,从路边拾起游人扔下的一个饮料瓶,投入可回收垃圾桶;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将一袋瓜皮、菜根小心翼翼地放进厨卫垃圾箱。这种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在一些城市都是无法做到,上湾村却做到了。我还看见许多农户的窗户并没有安装防盗网,村民们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清贫还是富裕时期,村里一直盛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风。我感悟到,上湾村美之内涵,尽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之中。  
流水轻弹,清风莞尔。蓝天白云间,一群大雁从天堡寨北边飞来,掠过我的头顶,掠过滑石冲水库,一路向南,向南……动态的飞雁与静态的山水相得益彰,使上塆构成一幅水彩画,或是一首朦胧诗,越看越迷人,越读越有品味。我置身其间,仿佛啜饮一杯浓醇的美酒,醉了。
时间:2020-10-13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
校园美文推荐
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
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
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
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
回顶部大学生热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