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热点网

母亲的名字和生日

一  
母亲有名字,但我回忆以往所有的生活场景,从未听见有人叫她的名字。一次都没有。不知道的倒也罢了,知道的也不叫。  
就拿我父亲来说,我从未听见他叫过母亲的名字。父亲与母亲说话前,先说:“我说”,然后才说下文。仿佛母亲叫“我说”。  
我们做儿女的当然只喊妈了,连“妈妈”二字也省一半。6个儿女都不顽皮不耍娇(今天我才知道这不能不是缺憾),与父母一向不开玩笑,也就更遑论题名道姓了。  
亲属和邻居张口则是他二婶、他二姨、××(我们的爱称)他妈。父亲排行为二,母亲的尊称前加“二”即可。乡俗一向如此,更因为是大家不晓得母亲的名字。  
人的名字由他人叫得最频的应该是老师和同学。遗憾的是母亲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大山里度过的,三两户山民遥遥相望,家贫如洗,学堂对于她是梦一般地遥远。母亲一家生活在人烟稠密处是归屯之后了。许是那个妙龄少女时期母亲的名字能被邻近的同龄人叫几次罢。可惜那段时光暂短,19岁与父亲成亲后,她的名字就搁置起来。
母亲的名字使用率太低了。  
我知道母亲的名字始于上学读书。母亲送我到学校报名,把户口本递给老师,她的名字第一次与我的名字落到同一张纸上。参加工作,无数次工工整整写下母亲名字的三个字,但仅限于填写家庭成员。抑或说,母亲的名字只能出现在表格上。我的哥哥弟弟和妹妹们也都如此。我写过很多信,都是写给父亲的。于是就觉得用笔写出来的这三个字与母亲本人隔着一段遥远的距离。  
就这样,母亲渐渐地把自己的名字丢失了,随着岁月的流逝,越丢越远。母亲对此毫无察觉。  
其实,何止是我母亲,细想想,几乎小镇上所有的家庭妇女皆如此。母亲去世多年后,我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想起这件平常的事,觉得似乎又不平常。我在纸上写下“姜桂珍”三个字,丝丝缕缕的心酸就漫上心头。  
二  
母亲开始过生日是她当了奶奶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女儿六岁时,我领她去故乡探望父母,回到县城女儿神秘地告诉我说,她知道她奶奶的生日了。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我们做儿女的太薄情了?一个没文化的母亲从不遗忘6个孩子的生日,而6个念过书的孩子却忽略了一个母亲的诞辰。  
父亲的生日在正月里,尽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外屋地黑漆漆的橱柜里,母亲春节留下的鱼呀肉呀总还有几样,每年这一天,母亲都炒几盘菜,烫上酒,为父亲庆生。我们过生日,一个鸡蛋是必煮的。母亲不识字,但会看日历,6个孩子的生日哪个也不落下,唯独自己的生日那天悄无声息,吃平常的饭菜,过平常的日子,全家人习以为常。  
女儿是母亲的大孙女,她3岁那年被我送到小镇由母亲照顾了一年多,与奶奶的感情很深。她凑近我耳边小声说,奶奶让她保密,一脸洋洋自得的样子。  
说出的秘密还是秘密吗?母亲的心思我怎能不懂。我收敛了笑容。不仅是我的母亲,她们那整整一代人啊,年复一年地围着锅台转,心中只装着丈夫和孩子,甘愿处于卑微地位。母亲给我看过她的脚,那是两只没有成型的民装脚。独生女疼得嚎啕大哭,哭软了姥姥的心才解开了裹脚带子,脚趾虽没完全压在脚掌下形成三寸金莲,但那一双脚仅能算作半成品。母亲虽然有幸以封建社会的末代妇女的姿势,用那两只畸形的脚走进了新时代,可是生活习惯却一如旧时。如果说从前日子过得苦,母亲不声张自己的生日,那么我们兄弟和妹妹参加工作了,完全有能力给母亲热热闹闹庆生了,可是却延误了好多年。  
于是,从那一年开始,我们兄弟和妹妹年年都回故乡给母亲过生日。父亲过世后。不管母亲在谁家,再也没漏过。有几次,孙子孙女们买来生日蛋糕,为奶奶戴上生日帽,叫她吹生日蜡烛、合掌许愿、切生日蛋糕,更是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母亲接受新事物快,面对满桌酒菜,看见孩子们举杯,不管自己面前是白酒还是饮料亦或是啤酒也高高举起来,抿上一口,来一句“借你吉言”,脸上的笑容像朵秋菊。  
这一次次迟到的祝寿看似很隆重,但我始终觉得,还是亏欠母亲太多。在生活的顺境里给老人过生日,纵然桌子上摆满了山珍海味鸡鸭鱼肉满汉全席,远不及于艰难困苦之时为她剥个煮熟的鸡蛋吃更有滋味。此情非彼情,变换了年代,迟来的庆生色彩太逊色了。时间无痕,有些事情不是事后能弥补得了的,亲情的细节哪怕流失一点点,都无法追回。
时间:2020-10-22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
校园美文推荐
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
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
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
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
回顶部大学生热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