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幸福的老区列车
山西运城盐湖区上王乡、三路里镇、上郭乡、东郭镇、安邑办事处就像一列高速的老区列车正向幸福的目标开进。
路家庄,是一个典型老区村。抗日战争期间,是安邑游击支队和稷麓县游击支队活动的地方。地处十年九旱的高垣旱区。改革开放以来,路家庄发生了巨大变化,与1978年相比,全村已由1眼人畜吃水井发展到13眼深井,由100%旱地发展到100%水地,由80亩果园发展到4300亩油桃、毛桃和苹果基地;年人均纯收入由原162元迅速递增到多元,是1978年的123.46倍。
一提起这些变化,群众都说:“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建工作抓好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就能更好的发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更加明显。我们村的党支部,虽然也换过届,但换届换人不换心,都是一个心思围绕发展抓党建,围绕经济抓党建,与时俱进抓党建,使路家庄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脱贫致富路。”
1984年秋,党支部领导村民栽种果树,栽了2000亩,人均2亩;2003年,又掀起退耕还林热,还经济林2300亩,一下子把全村的4300亩耕地100%栽成了桃树和果树。之后,水又成了发展瓶颈。党支部又总结和推广了四队股份制打井的经验,领导全村群众开展股份制打深井,使村里由一眼人畜吃水井发展到11眼,13眼深井,全村4300亩土地全部由旱地变成了水地。
再后,党支部又领导群众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进了10几个优良桃种,改造了500亩桃林;发展水果经纪人20余人,打造了一座可储藏果子900多万斤的“四良果库”,解决了路家庄卖果难问题。
2018年至今,党支部又继续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要任务,首先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回来“新、奇、特、优”的油桃新品种,对效益低下的老品种进行改造;又组织50余名村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迅速提高村民整体素质;还建立和健全了“七会一课”制度,不断激发党建活力,凝聚发展合力,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同拍共鸣,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老区村打造成美丽家园。现在,这个村100%户购置了小轿车,100%户盖起了新房,50%户在城内买了单元楼,过上了小康日子。
沟东村,地处稷王山腹地。抗日战争时期,与沟西村一道是安邑县党政军驻地,后又成为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与游击支队活动地。这里,土地瘠薄,十年九旱,亩收入才百八十元,过着在温饱线下挣扎的日子。
一天,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雷茂端,望着漫山遍野的自生国槐突发奇想:槐米,是市场极缺的中药材,但产量极少。我们能不能将它培育成多槐米的优良树种?于是,就自费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向专家教授请教、学习树木杂交技术,又跑到陕西合阳、白水,山东烟台和河南、河北、广东、广西等地,采集了许多槐树花粉和“接穗”,反复进行各种各样试验。为了筹集科研经费,他贩过药材,卖过血,还被广西一个恶人敲诈勒索过……
经过18年的反复试验,他终于研发出一年能结两季槐米的国槐,并视其为“宝”,由一株繁植到两株,再把两株的“枝儿”削下来作为“接穗”,“高接”了12棵国槐,再由12棵(他叫它为双季槐)嫁接发展到30亩,50亩,500亩……6万亩,直到现在全国各地的50万亩。以沟东村为例,年人均纯收入一下子从1000元增加到了1.2万元。
但好景不长,因为双季槐卢丁含量低价格陡降,一下子降到了3元多。
面对困境,雷茂端不怨不弃,又再次披挂上阵,决心解决“芦丁低”的问题……直到2018年,雷茂端陆续培育出高槐1号、高槐2号、高槐3号新品种,芦丁含量分别高达31%、35%和40%,比“双季槐”分别高出16、20和25个百分点,比全世界最高的越南和广西还要高。国家林草局也向他颁发了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期间,他还试验改造了400亩双季槐,每斤卖到14元,亩收入3200元。
“把双季槐改造成高芦丁米槐,办法很简单,就是对原来的双季槐进行大间伐,大换头,大改形。”雷茂端面对高卢丁示范园说。
一场高卢丁米槐的战斗又打响了……
沟东村,就是靠着雷茂端研发出来的“双季槐”和高芦丁米槐脱贫致富的。现在,全村村民都乘着高铁奔向小康这个目的地。
牛庄,1935年建立中心党小组,1938年建立牛庄党支部,1943年5月,中共五地委在牛庄成立了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由赵宜轩担任县长兼县支队支队长。他们借助地理优势,发展革命武装,为我党在稷王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良好基础,素有“小延安”之誉。
牛庄党支部深知,“红色记忆”是老区的宝贵财富,发展“红色旅游”是老区巩固脱贫成果、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于是,就请来区委宣传部、民政局、财政局等,帮助他们建造了“5·23”惨案电子纪念馆,修缮了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恢复了稷麓县长赵宜轩与游击支队的驻地,以及古槐报警钟、牛庄茶馆、纺线屋等红色景点。制作了抗日时期发生在牛庄附近的“司马胡同伏击战”“夜袭杜梨凹”“杨樊庄突围”等战斗故事展板,红色文化记忆连环画和抗日标语……以及全区党员的宣誓基地等,使人们一进牛庄,就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置身于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中。通过耳闻目染,让人们牢记先烈品质,当好革命后代;弘扬红色文化,发展老区经济;发扬老区精神,建好革命老区。进而形成了一种“牛庄精神--信念坚定,不怕牺牲,追求执着,勇于担当。”
现在,牛庄已经成了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全区新党员宣誓和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基地。每年来牛庄进行红色旅游者一万余人。
随者红色旅游的开展,旅游经济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气候的有吕芬苗的手工布鞋合作社,王桂芳的“白蒿茶”,还有内外联合的“槐米茶厂”“农家乐”等。村里还修建了供旅游者吃住的七眼高级窑洞。
如今,牛庄——这个老区红色旅游专列正驶向远方的幸福之地。
时间:2021-01-09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