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电影院
初识县城里的首个电影院,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那时,我和表弟、表妹约着到城里看电影,找到了进城看电影的感觉;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新建了电影院,我又体验到了在新电影院看电影的感受;再后来,新电影院破产被拆除,我不免有些怅惘。从此,集体电影院远去了,代之而起就是个体电影院。因我与过去的集体电影院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打开记忆的闸门,便流泻出尘封多年的往事。
县城的首个电影院建于何年何月我不得而知,从它破旧的样子来看,是有些年岁了,我依稀还记得在这座老电影院里看电影的光景。我那时也就十二三岁的样子,到县城电影院里看电影一直吸引着我和小伙伴们,当时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大概是五分钱,可那时五分钱都很管用,舍不得花,也便打消了进城看电影的念头。而一次在大舅母家里,又燃起了我上城看电影的欲火。记得大舅母叫着我的乳名,高门大嗓地说:“不上学的时候,你就叫着你妹妹上城里看电影去吧,你二舅就在那里放电影,人多了上城还放心。”听了大舅母的话,我还不知从哪里又出来个二舅,就反问了一句:“我二舅”,大舅母说:“素芹她二舅。”我便明白了,是舅母的弟弟,便爽快地答应下来。
到了星期天一大早,我便约好表妹、表弟进城看电影。那时年龄小,步行上城约的人少了,大人还不放心,害怕在路上或城里遭别的孩子欺负,那时不像现在,常有无辜在路上截着找事的;约的人多了吧?恐怕不买票难安排,也就定好了三人进城看电影。
到了县城有名的灯光球场,我便四下打量,发现对面就是电影院。好像先从一个小门进去,就见电影院暗红色的大门已磨掉了油漆,旧迹斑斑,留下了岁月走过的痕迹,里面摆放着的排椅和凳子,都是旧模样了,也显得很简陋。即便是这样,不花钱也是进不来的,这是跟舅母沾光才进来的。里面还有舒适的座位,看电影院的布置也规范,不像在乡村里看电影那么乱哄哄的,那么拥挤,且看的都是新片,是在乡村里所看不到的。前后一比较,虽说在旧电影院里,但却感到了新奇,看电影的感觉比在乡村看电影好多了。一如农民进城的感觉,也像《红楼梦》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后来又进城免费看过几场电影早已忘了,忘不掉的是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那种情景。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那个旧电影院被拆除了,在市中心的红旗路旁边建了一座新电影院。新建的电影院真可称为雄伟壮丽,电影院外宽阔整洁,院内宽敞明亮,电影设备先进,两套设备轮流播放,座椅高档,坐着舒适。管理规范,很有秩序。新电影院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成了改革开放的一张招牌,成了城市对外的一张名片,也成了红旗路一道靓丽的风景,特别引人注目,引人驻足。新电影院的建立,也是正在谈情说爱的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理想场所,刚刚改革开放,恋爱之风盛行,小伙子、大姑娘情窦初开,新电影又有着莫大的诱惑力,看几场电影,恋爱也就有戏了。那时常见成双成对的男女青年相拥在电影院旁边,成了电影院的风景。
新建电影院后,进市中心了,电影院新了,设备新了,座椅新了,影片新了,就连人员也新了,处处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景象,与旧电影院真是天壤之别。新电影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诱发着人们的好奇,有人就问:“到新电影院看电影感觉怎么样?”有人就答:“我也没去看,听说挺好的,打听着放好电影时,进去看看。”旁边看了电影的就说:“新电影院里可好了,在里面看电影简直是一种享受。”经他这一说,旁边的人都想进去看场电影感受感受。新电影院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成为人们平日里消遣的好去处。
记得那时播放的电影有《庐山恋》《少林寺》《茶馆》《城南旧事》《芙蓉镇》等,我进电影院看了几场电影,内容现大都忘记了。后来,我到单位工会工作的时候,电影院里的工作人员常去推销电影票,让我跟领导汇报,尽量多定点票,多去看几场。我也协调着单位领导与电影院工作人员双重关系,我也认识了电影院里“两个姓王的、一个姓李的”,那时单位员工也确实去看了不少电影。这个时候去看的电影大都能记住了,记得有《红高粱》《春桃》《731部队恐怖试验》等电影。记得那时最清晰的就是看《731部队恐怖试验》这场电影,单位同事因忙不去看了,我就拿着两张电影票去看电影,路遇老朋友,我就说:“看电影去吧?”“什么电影?你看,我还穿着拖鞋。”“731部队恐怖实验,穿拖鞋也没事,走吧。”就这样,和多年不见的朋友一起,嘻嘻哈哈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一部揭露侵华日军发动细菌战罪恶的影片。731部队就是一支细菌战部队,为了达到侵华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把老鼠身上注入大量的剧毒细菌,再把一群群老鼠放进关押着的人身上,传播到人体。再把大量携带着细菌的人、老鼠放到各个地方,使细菌蔓延开了,在我国东北地区造成了很大的伤亡。看了这部影片,我都感到恶心,日本的险恶用心恶毒到了极点,更激起了我对日本侵略者的极大愤慨。这是我在新电影院里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
后来,随着个体录像厅的增多,录像片子更新快捷。电影的节奏跟不上录像的节奏,电影院的管理不及个体灵活。人们看电影的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大都到录像厅去看“武打片”“艳情片”去了,电影院有些冷落了。虽然也在一楼加开了录像厅,但单位还是竞争不过个体。我曾到电影院里去看了几次录像,总感觉太古板,没有个体灵活,也就保饭碗似的慢慢支撑着。到了新千年后,确实支撑不下去了,宣布破产。当这座曾经雄伟壮丽的大楼被推倒的时候,现场一片狼藉,人们看了留下一片唏嘘,我也十分惋惜。从此,红红火火的电影院倒闭了,平度电影院告别了历史。
就在这样一个电影院里,有些人却脱颖而出。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一个叫王林旭的。这个“三年贫困时期”出生的人,1982年从昌潍美院分配到了平度电影院,专做幻灯片,自己慢慢专攻墨竹。到了举办亚运会的时候,王林旭一看这是大好的机遇,为了节省费用,他每晚睡到候车室里,白天不停地作画,画墨竹,不知画了多少墨竹,免费赠送给亚洲各国友人,从此王林旭一炮打响,那个时候人们就说:“王林旭的竹子造大了!”
后来,王林旭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倍受世人注目。美国前总统布什称赞王林旭先生是“世界共同拥有的画家”。美国艺术大师,哈弗大学教授邱基尔评价王林旭的艺术作品是:“正是这样的一位中国画家和他的友爱真诚、以智慧的心灵、奇妙的水墨艺术,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画”。王林旭先生曾先后在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总部、IGO国际组织成功地举办画展五十多次。“1995年在庆祝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活动中,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全世界的艺术家中唯一选拔出王林旭作品《和平万年》作为联合国50周年的纪念作品,永久收藏及陈列在联合国,并授予王林旭教授‘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和平万年》荣获世界和平奖章。”
王林旭现在的头衔很多,国家有突出贡献文化艺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文学博士,国家一级美术师,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民族画院院长,联合国协会世界艺术家联盟会主席等。
从这个电影院里还走出了一位俊俏女子,她叫蔡华,电影院即将破产的时候,她便开始筹建华都电影城,电影院推到的时候,华都电影城开业了。就像电影院“凤凰涅磐”似的重生了。巾帼不让须眉,蔡华的事业在远方,她除了担任华都电影城董事长外,还与省内外多所大学联合办学,成为平度华阳中学董事长。
电影院里人才济济,还涌现出了许多作家、书法家、艺术家等,他们都在电影院破产后,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证明了自己。
平度电影院远去了,告别了一段历史,留下了不尽的思念和回忆。更培养出了许多时代精英和楷模,他们正在把电影院外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
时间:2020-05-17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