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天鱼的石槽
老赶把放在院角里差不多湮埋石槽挖出来,准备了五六根木棍,用木棒头撬起石槽,把一根木棍放在石槽底下,又在木棍头前支起砖,将石槽撬高一点,用另一根木棍将放在石槽底下的木棍往前推一下,接着再放在石槽底下,这样石槽下面有了一前一后两个木棍。老赶拿开砖,到另一头用木棒头往前轻撬石槽,石槽往前走了一尺多长后,老赶返到前面,轻撬一下,又塞进一根木棍,再返回来往前轻撬,石槽继续往前走一段,一根木棍就漏出来了,老赶捡起木棍放到石槽前面,用木棒撬起石槽,把木棍塞进去,这样一来一去的,慢慢地将石槽遛到院中间。又用两头轮流撬的办法,一面撬一面塞砖,慢慢把石槽抬高了两尺多。老伴儿骂他神经,他也不生气。
石槽至少有上百年头的历史了,有厚厚的包浆,一尺多宽、三尺多长、半尺多深,一寸多厚,可供两个牲口吃草,灰条石打造的,从深山里出来的,份量不轻。老赶的爷爷在时就有了。老赶到正屋水滴下,水滴下面有水桶,水桶接着前几天下雨时从房顶水滴流下来的水,老赶说这是天落水,以前用于浇菜,现在倒在石槽里,说这是给孙子孙女们准备的,他们下回回来时一定会给他们惊喜。
早先,老赶的祖祖辈辈在草房院里住,多少年在地里吃土,穷困的不行。老赶爷爷是个很能吃地里苦的货,但是在地里再努力,也吃不饱饭,只好到鹤壁集上下煤窑,两年下来挣了些钱。老辈人说要买地,老赶爷爷不听,而是买个了独轮车,和几个下煤窑时认识的伙伴一起,从鹤壁集的煤矿里买来煤,沿着羑河岸边的小路,往汤阴、安阳推。用独轮车推煤的时间长了,走路都有了独特步伐。两年下来,有了点积蓄,买了大车,养了牲口,牲口先是木槽喂,后来换为石槽,拉煤改走经唐宋的大路,接着成了家,从草房院搬到小谷院,实现了草房院人的愿望,养了几个儿女。
太平时期还富不过三代,兵荒马乱时期就更是富不过三代了。太平时期家道败落多半因子弟不成器,兵荒马乱时期原因就多了,官、兵、匪、税、灾……
老赶的爷爷只富了一代,先是老伴儿病了,看病花了不少钱,后是大儿子欠了不少赌债,接下来先后遭遇官、兵、匪敲诈,家里能卖的卖了,连喂牲口的石槽也不能幸免,后来小谷院的房子也陆续卖了,这样,老赶爷爷一家又返回到草房院住。之后又是灾年,老赶爷爷一病不起,卖了不少地看病,可人还是没了。日本人打进来后,煤炭生意也做不成了,老赶的伯、叔们死的死,逃的逃,老赶的爹留在村里靠给人打短工渡日。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家庭就这么败落了,老赶的爹之所以留在村里,是为了留下一个根。
土改分地主的财物时,老赶爹把当年的石槽分到了手,后来凭自己的努力,石槽又喂上了牲口,买了车,去煤矿上拉煤赚钱,草房院修了后还不满足,又盘下来一个小谷院,接着办了婚事。
合作化运动兴起,老赶爹无奈将牲口和车作价给集体,石槽也被拉到生产队的饲养院。后来有人说老赶爹聪明,合作化前买了房,合作化时地收归集体,但房子是自己的,便宜占大了,那人说着说着就不忿起来,就反映上去了,上面少不得派人查。一查下来,解放前有车有地还雇人种地,虽然后来败了,成为打短工的,但究竟是过了几年土豪生涯,汲了老百姓的血汗好多年,解放后又只顾个人发家,买车买房,于是被划为漏网地主,老赶一家又从小谷院赶回草房院。不过,老赶爹还是继续赶大车,那人继续反映这是重用阶级敌人,不中,因为能赶几个牲口拉车的技术不是谁都能掌握的,生产队不用他就没人用了。
老赶一家夹着尾巴过了二十多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被摘了帽子,八十年代初,重新分地。不知是巧合,还是有缘,石槽又回到了老赶家了。老赶和人家共同分了条骡子,后来借了钱使骡子成为自家的牲口,接下来又想法置办了车,还是和老辈人一样,去鹤壁集的煤矿上拉煤,很快又重新将小谷院盘下来,老大不小了的老赶才办了事。按老赶爹的想法,还想将大谷院的院子也盘它一个,这可是老辈人都没办到的事儿,只是时兴找大队批地基建五间大平砖房才作罢。老赶一家齐心协力又盖了砖房院子,给老赶的几个弟弟办了事。
接下来老赶打算买几条石槽,多养牲口,扩大运输能力,去砖窑里拉砖、去南岗上拉沙,但这时买拖拉机成为新潮,这突突叫的东西拉货能力比大马车强多了。于是老赶决定不养牲口不买石槽了,而是鸟枪换炮,先是买三轮车农用车,后是买大汽车,养活了一家子,也不怕计生罚款,日子过的滋润。
只是老赶多年的腰椎病老发作,汽车就让儿子们开了,自己回家种地养老,不养牲口了,石槽被放到一边,种地用机械。
拉煤生意竟争越来越激烈,不啥地赚钱了,大儿子不开车了,到城里打工了,继而在城里成了家。小儿子还开车,后来出了事,受了重伤,赔了好多钱,还欠了好多债,还好,没有牢狱之灾,一度心灰意冷,呆在家里养伤不出来……
老赶对小儿子说:你看咱家起起落落多少回了,你要振作起来,肯定还能东山再起,
小儿子说:能借的都借了,谁还再借给咱钱重新办车呢?俺只会开车。
老赶说:没事,俺找老伙伴们看看。
老赶没借到多少钱,买了两个牲口,说,等它们长大了,你的伤也好了,卖了它,再借点,重新买大车上路。
于是石槽重新出山,又增添了饲料与牲口唾沫混合形成的包浆。
牲口多了,石槽旁边添了木槽,两年下来,小儿子的伤养好了,于是大小牲口都卖了,加上叔、哥、姐帮助,又贷了款,重新办了大车。
石槽又重新回到角落里吃灰。
有天小儿子跑了车后回家,和老赶聊闲话,偶然说家里的石槽是宝贝。
老赶说:农村家里有石槽的人家多的是,也宝贝的很,但是能伴随咱家那样起起落落的还不多。
小儿子说:是的。
老赶说:还记着什么电影来么?那上面的一个东家,在灾年里,家里被抢了,逃到外面,妻儿又死了,但他还对前长工说:以后俺能东山再起,你还是给人家打工度日。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儿子说:不知道。
老赶说:因为长工没有别的想法,但东家有想法,所以逃回来后,东家还能发家,长工还是干活的。
话是这样说,可石槽还是在一个角落里吃灰。
石槽重新出来是因为和大孙子聊天……
老赶和大孙子闲聊万物命硬时说:百年的鱼籽(卵)千年的草籽。
大孙子说不信,他的认识是,鱼儿离不开水,鱼籽也离不开水。
老赶说:鱼籽真得能离开水好长时间。它们在水中附在草上,水鸟过来会粘在水鸟腿上,随着水鸟长途飞,到了另一个水域里,落下来,还能孵出小鱼来。这么说吧,挖一个水塘,不用放鱼,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鱼儿。
大孙子问:鱼从那里来?从天上来的吗?
老赶说:还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刚才说了,鱼籽粘在鸟腿上,被鸟儿带到很远的地方,落到水中,这是不是从天落的?你知道龙卷风吧?龙卷风会把河水里的一切都带到好远的地方,甚至直接把大鱼带到好远的地方,别说鱼籽了。
大孙子问:咱们这里会么?
老赶说:早先咱们村里南岗上建水库,没有多久就出现了鱼,有人说是鱼精,因为水库淹死过人,听大人的话,你不要去南岗水库玩。
大孙子说:我不信,
老赶说:真的。
大孙子说:我要去南岗水库看天落下来的鱼……
老赶说:现在南岗水库里的鱼早就不是天落下来的了。
大孙子说:我不管。要不挖水坑看看。
老赶无奈,说:现在去那儿挖水坑?存不住水。
大孙子脑筋急转弯,说:你看,这个石头做的东西能盛水吧?也不漏水,装上水能不能养天鱼?
老赶说:希望不大,因为附近没什么水鸟经过,这里大风大雨也不多。
老赶的老伴儿说:不远有个大水库,有很多水鸟儿,要是这些鸟儿飞过咱们这头上,兴许会落下来鱼籽,咱们这里不就会有天鱼了吗?
老赶心里怪老伴儿多事,也没说什么,这么多年,老伴儿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当超生游击队员时带着孩子、怀着孩子左躲右藏。大水库近年来有水鸟不假,可谁能保证飞过自家并恰好落下粘的鱼籽到石槽里?比大象穿针眼还难。但大孙子说话了,溺爱孙子的老赶就只能说中,说过两天把石槽搬到院里养天鱼。
接下来老赶费劲把石槽搬到院里。过了几天,石槽里波澜不兴,只浮着一点绿毛和树上落下的败叶。
老伴儿说:这要等什么时候?随便买几条小鱼不就行了?
老赶固执的说:这不中,要真的养天落鱼。老赶不想让说的话放空,做生意靠的就是双方讲信用。为咱这些年来人们越来越不想在建筑工地打工了呢?苦累是一个原因,但发工资不守信用也是重要原因。
老伴儿说:老早以前,还真有人在石槽里养鱼呢。
老赶说:有了人是为了爱好,但对经历过风雨的人来说,是为了养心。
老赶每日关注石槽,但石槽除了绿毛、败叶多了点外,没有鱼儿出现,这太难了……
老赶想,不管有没有天鱼出现,但这总会为孙子孙女们所记忆,时间长了,就是他们的乡愁,就会记起老家是石林黑塔村。已是少年的大孙子是大儿子的,一直在城里长大,现在因为他老赶,多少还和村里有联系,但接下来呢?小儿子一家在村里,可基本上不种地。
每个老物件都有故事,和一个家族、一个村数代人相关,有时当事人还会有选择的忘却,最终会沉寂在历史的灰尘中,有幸让后人看到,也只能是想象了。
时间:2020-06-27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