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战火硝烟的岁月
经历过战火硝烟洗礼的军人,都有血染的风采!
真枪实弹上过阵地的战士,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41年前,农历已未年的春节刚过不久,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祖国大地到处氤氲着一片祥和欢快的色彩,春天的脚步从阡陌中款款走来。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序幕,在云南、广西边境悄然展开,几十万解放军将士集结在祖国西南边陲,严阵已待。当时中苏关系依然十分紧张,双方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苏联和越南的关系却异常走的火热,为了防止和阻击苏联军队对我入侵,干扰我对越还击战的展开。根据中央军委的总体战略部署,在对越自卫还击战展开前,沈阳军区北线边防及野战部队同时进入临战状态,在中苏边境全线、重点是大庆油田以北,展开野战地域设防任务。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尊严的神圣使命,也是对每一个军人面临生死的一次重大考验。这段经历,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79年元月底,我所在的步兵48师143团,正在长白山脚下的通化市驻地,开展严寒季节的冬训和战术演练任务,这期间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部队停止所有的训练活动,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停止干部战士探亲休假,已经休假的必须火速归队,原计划年度老兵退伍工作全部停止。一夜间,我团由原来的乙级团扩编成了甲级团,每个营由原来的3个连队扩编成为5个连队,从外部队调入的一大批干部战士,迅速补充到基层战斗班排,提拔了一大批连排干部。时任军长的朱敦发,亲临我们所在的48师,在营以上干部大会上,下达沈阳军区关于我16军、39军、黑龙江八个守备师等北上防苏、作为主力梯队的作战命令,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同时宣布了十条战场纪律。
随后,全团官兵集合在大礼堂,召开出征誓师大会,团政委作了战前动员报告,团长下达了授领的战斗任务,部暑我部防御的战斗指挥方案,严明了战场纪律。几位营长连长代表上台面向军旗,立下了军令状,宣读了请战书。刹那间,“誓死保卫大庆,保卫大东北,保卫党中央,人在阵地在,与侵略者共存亡”等口号声,在礼堂里如排山倒海之势,振聋发聩,响彻营区的上空。
临出征前,一份份请战书、血书像雪片一样,送到连部、营部、团部政治机关。部队停止了一切与外界的书信通讯,所有参战人员,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全部剃了光头,在军装的背面口袋上,注明了姓名、血型、部队番号、藉贯。整理了个人留守物资,留下了父母亲人的通讯地址,有的还写下了个人遗书。每个连队开始杀猪宰羊,补充武器装备,领取基数弹药,再把各种物资分类打包装箱,一批批战备物资、重型武器装备、火炮弹药,开始昼夜不停地运往车站,那个期间,整个军营里都弥漫着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从来没有经历过战火考验的军人,内心里潜藏着一种焦躁和不安。向来热热闹闹的随军家属院,在亲人们即将奔赴前线的那一刻,大人小孩脸上的那种神情,个个显得十分的凝重。
79年2月5号,天气异常的寒冷,茫茫的长白山白雪皑皑,道路两旁堆满了厚厚的积雪,凛冽的寒风在玉皇山上,浑江两岸,一阵阵的咆哮着,吼怒着,如震天的战鼓,似雄壮的号响。我们全团两三千名全副武装的干部战士,经过连续三次紧急实战演习后,分为5个梯队,悄然地在通化新站,登上了长龙般的闷罐车,在一阵如雷贯耳的怒吼中,一路向北开进。
在列车上,我思绪万千,很难平静,索性在自己的武装带背面,用钢笔写下了一首进入战场前的打油诗:
甘洒满腔热血
誓将豺狼歼灭
枪林弹雨何惧
丹心一片报国
列车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行程后,于午夜抵达目的地,黑龙江绥化地区海伦车站,部队下车后,众多的官兵和大量的物资装备,把个小小的车站挤得水泄不通,在一片喧嚣中,连长李殿君迅速命令各排清点人员,整队集合,除留下一部分后勤人员在车站装卸物资外,部队继续朝着作战地域行进。当时,我们连队布控的防御阵地,是海伦县向荣公社十七大队孟家小铺子,距车站有近二十公里路程,那个时候,连队根本没有车辆装备,我所在的炮兵连有十多匹军马,也仅是驮运火炮弹药用的。正是三九严寒滴水成冰的季节,零下2、30度,午夜的雪原上,本来就非常疲倦的队伍,战士们背着沉重的行囊,随身携带着各种器材和枪支弹药,披着洁白的床单,顶着刀剑般的寒风,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在一尺多深的风雪夜晚之中。满眼白茫茫一片,根本分不清哪是道哪是坎,行军不到一半的路程,有些战士脚上打起了血泡,有的是体力不支,每前进一步,都是一种精神和体能的挑战,老兵稍强一些,尤其是入伍不久的新兵,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这个时刻,指导员徐庆喜号召大家坚持就是胜利,绝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我带的迫击炮排紧随连长通信兵,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一边带头帮助体能不支的战士扛弹药,一边发动党员班长骨干开展互帮互助。经过3个多小时艰难跋涉,我们于凌晨4:00多钟,终于到达了驻地村庄。当时,整个村子里,老人妇女儿童都已转移安置到后方安全地带,留守的部分民兵作为支前分队,半夜三更的,为我们煮好了热腾腾的酸菜肉馅饺子,炸好了油条,烧热了火炕,还安排好了连续三天的伙食,要让大家吃饱吃好。在那种特殊的时期,老百姓那种淳朴的情感显得无比的亲切,军民关系的鱼水之情,让每一个人万分感动和温暖。
按照司令部预先的作战部署,为了防止敌人的侦察和空袭,各连队到达指定地域后,要迅速构筑单人掩体、指挥所、弹药库、火炮阵地等防御工事,所有的人员装备必须在24小时内全部转入地下。当时,敌我双方的装备本来存在较大的悬殊,加上苍茫的北大荒一马平川,除了寒风中几座孤怜怜村庄之外,一望无垠。这种地形的防御,针对苏军装甲兵部队的宽正面大纵深的进攻,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部队的压力相当大。一旦苏军开始进攻,我军担任防御主力梯队的部队,将面临的是一场近距离的生死血战。针对这种形势,司令部连夜研究了,平原地域如何抗击敌军坦克攻击的作战方案,充分利用地面近两米深的冻层结构优势,在全团防御战斗区域内,构筑若干个丁字型地下工事,将人员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使用无座力炮、火箭筒、手擂等武器装备,对敌人进行有效的打击。这种作战方案,尽管当时受到了军区前线指挥部充分肯定和转发,但残酷的作战环境和不利条件,依然影响着许多官兵的情绪。但是,大战在即,祖国至上,作为每一个军人,这个时刻,就是意味着牺牲,生死面前,容不得你有他的选择,否则,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
那些日子里,我虽然平常不爱饮酒,但身背的水壶里,装满了一壶高度包谷烧,准备在关键的时候,借我一身英雄胆,誓与敌人共存亡。在构筑掩体工事中,地面是坚如磐石的冻层,必须将冻层一点一点掘开后,才能在里面扩展,每一镐下去,仅刨出鸡蛋大小的坑,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谁也不敢装熊。尽管每个人的手上满是血泡,膀子肿的老粗,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部队的装备、人员全部按时转入了地下。
79年2月17号,这是个永远铭记的日子,对越自卫还击战正式打响,每天的战况、捷报迅速传达到我北线部队各个连队,鼓舞着我北线防御部队的千万官兵,我们昼夜坚守在掩体工事的猫耳洞内,吃的是压缩饼干,饮的是冰雪,练习俄语喊话,完善加固掩体工事,枕戈待旦,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时时刻刻准备迎接敌军的到来。那一刻,我们用青春书写了人生的坚强,我们用热血释怀了军人的豪壮。一直到3月16号,我军取得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全面胜利,开始从越南撒离。北上的防御部队才解除一级战备。当我们从地下猫耳洞里回到地面,望着脚下的这片热土,望着大地上铺满金灿灿的阳光,我和我的战友们,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这次应对苏军入侵的防御,虽然这一仗没有打起来,但在我对越自卫还击战取得的胜利中,无疑是发挥了息息相关的重要作用。对我军应对未来战争的组织指挥、兵种协调、通讯联络、后勤保障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提高了每个官兵的实战能力,也磨练了每一个军人的坚强意志和责任担当。受到了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
这段历史,将永载史册!
这段经历,已刻骨铭心!
时间:2020-07-03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