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重责,‘心’出发”
从去年的班主任到今年队伍的队长,从“实地”转为“线上”,刘靖同学身份的转换和下乡方式的改变都给她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实地”需要她更多地亲力亲为;而“线上”,她面对的是心理上的压力和自己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每一种付出都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但我们依旧要去做,因为我们有这个责任。”,这是她进行社会服务的初心,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天边的晨光仍未漾起微澜,一盏孤灯在世界的一角悄悄亮起。这是她第一次以队长的身份参与“云实践”,为了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为队长,她不得不早起及时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克服线上下乡在沟通、管理上的困难。“说实话,这几天一直在奔波……各种各样的线上会议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我们一遍遍过着流程,越到活动开始,就越会担心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情况,板块负责人的工作内容等等……”作为队长,她更需要做的是统筹兼顾各个板块的内容,而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需要她深入地考虑是否会对其他板块工作造成影响。她认为,既然决定了带领队伍进行社会实践,就应该将每件事情落到实处,做出成果,真正为实践地带去高质量的教育与服务,让实践地的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地收获和成长。
“希望他们加入成蹊不是为了某些功利性的东西——非正式课程时数,简历等等。我更希望他们可以从这充实的体验中感受人情世故,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得到满足感,从通知的撰写中学会更清晰地表达需求。”她希望,每位队员都能充分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发挥才干、磨砺自我,真正为实践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当地的教育扶贫作出大学生应有的努力。
“扶贫产业,不仅‘送血’更能‘造血’。”
为了解信宜市洪冠镇垌头村是否具有成型的产业和主要的脱贫路径,作为调研板块负责人的李嘉琳带领成蹊队的调研队伍对当地的产业现状进行线上调研。
在准备工作中,她深入学习了相关的访谈技巧,并根据当地实情不断完善访谈提纲,以顺利进行对相关人员的访谈,获取更多有利于当地脱贫的信息。
尽管作出了充足的准备,但还是出现了意外。由于与当地扶贫干部沟通不通畅、访谈双方语言不通,组员对一名当地大学生的访谈仅仅持续了三分钟。经历了这此访谈的波折,她总结道,“其一,在面对村民不能太官方,不能照着本子读;其二是语言问题,为了保证访谈效果我们要尽可能安排懂粤语的同学进行沟通,可预见的是要辛苦后期语音转文字的同学了。”她明白,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就要真正深入调查当地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当地人民的特点和需求,依靠当地人民的力量。
夜已深沉,几盏疏星在朗空间明明灭灭。结束了长达三小时的线上交流后,她仍在整理着当天的访谈资料和组员的访谈反馈,并进一步思考着:当地主要的脱贫路径是什么?2020年后峒头村该如何实现“造血”?边缘型贫困户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