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念得小学就在村部的旁边,经常会过去,后来初中之后就没有再去过。这次去之后惊喜的发现村部的变化真的挺大的。原来的小学拆迁了,村部也重建了。并不是说变得多么富丽堂皇而是给人一种眼前一亮,井井有条的感觉。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几间小房子就是办公室,工作人员也就只有5个,还都是熟面孔,所以在这个并不熟悉的地方,我却仍然觉得亲切。
这次在村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我熟悉的地区,家庭对的房屋在卫星定位图上标注出来。对于看到村里卫星定位图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村也就这么大点地儿。后面逐步做下去却逐步差异,原来这里也是我们村,原来我们村和隔壁村的分界不过是一条路。工作很简单,但却足够繁琐,我能做的只是标注出我自己家周围的房屋。定位图不是很清晰,很难辨认出房屋,有许多家庭的房子都是连着的,如果不是对一个地区足够熟悉很难标注出来,标注完全凭借自己对那个区域的了解,猜测,再根据自己的记忆逐步确定。
这次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党和国家对基层建设足够的细致仔细,虽然并不了解此次准确定位的实际目的,但总让我不禁联想到中国坚持了许多年的扶贫政策。如果不是凭着这一份细致与坚持这么多年的精准扶贫也没有办法取得成功。
关于精确帮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在和村里面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村里面每家每户的地理位置,家庭成员都基本上是了解的。对于一个组的村民,虽然没办法准确的说出地理位置,但一定是知道在哪个房子大概是哪几个中间的一个。这样的了解一定是在每一次基层走访工作中,逐渐了解并烂熟于心的。中国农村建设能够一步步发展下去正是因为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工作人员,分布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了解这自己的一片区域和每一个村民,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家庭被党看到,被国家关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