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硇洲:渔“心”之所向
2021年1月13日,广东海洋大学“渔有所安”实践团队通过调研渔民在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下的生计问题及其自救措施和政府的辅助政策,以便更好地体现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有关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工作开展的精神,团队成员将在清晨前往渔民返航港口——碧港,对返航渔民及其家属进行采访,从渔民个体的角度去分析探讨实践的论题。在寒潮的侵袭下,湛江硇洲岛的气温低至10度,但寒冷天气却没有阻挡渔民出海捕鱼的热情。在度过疫情的艰难时期之后,硇洲岛渔民重新向海洋出发。清晨的碧港集市上聚集着当地居民及渔产品收购商。返航归来的渔民满载而归,新鲜海产品吸引镇上居民甚至是来岛旅游的游客前来尝鲜,碧港集市上有鲻鱼、鲳鱼、生蚝等各式各样新鲜的海产品。
早上9点半,捕鱼返航的渔民满载而归,在碧港卸下捕捞的渔产品。硇洲岛盛产鲻鱼,鲻鱼有着广泛的用途和营养价值,被硇洲当地人通俗地称为“虫鱼”,因体积小味道鲜美而闻名,肉厚无细骨,煎炸下锅外酥里嫩、香而不腻。据渔民介绍,虫鱼主要生活在近海区域,在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虫鱼的收渔期,运气好的渔民可以丰收千斤虫鱼,但是近年来由于过度的捕捞及海洋环境的污染,渔业资源匮乏,鱼的种类也大大减少,对于以海洋为生的渔民造成严重的影响,疫情期间的需求下降及防疫的需要,更是加重了渔民的生计问题。
实践团队通过与当地的渔民群体及渔产品收购者进一步交流得知,受疫情的影响,渔产品的价格受到较大的波动,比同时期的价格低了一半,销量大大减少。渔民在经济上也受到较大亏损。同时队员了解到渔民通过将未销售出的渔产品晾晒晒干的方式制成鱼干,再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将鱼干售卖出去,以此来缓解疫情期间带来的经济损失。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对于海洋渔业的影响同样如此,以海洋为生的渔民的生计问题在疫情期间更加严峻。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及国家的政策辅助,海洋经济稳步向好发展,渔民的生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起码有更多的收入来源。硇洲冬捕的丰收,是渔民心之所向,也是疫情中寒冷冬季的一丝暖意。
时间:2021-02-03 作者:林鸿基 来源:林鸿基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