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的世界:宝丰提线木偶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追溯栗黍之源、弘扬非遗文化实践队
2021年2月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追溯栗黍之源、弘扬非遗文化实践队队员赵赛雅在自己的家乡河南平顶山,开展了以宣传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平顶山不仅是一座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城市,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和独特文化个性的城市。这里古为豫州地,殷商时期,就居住着应部落;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悠久的历史,堆砌了平顶山多姿多彩的遗存;多元的民风民俗,酿造了平顶山厚重的文化蕴涵。
提线木偶戏是木偶戏的一种,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闽南人称它“嘉礼”,+又名“丝戏”。+提线木偶是从上空提线操纵或藉缚在控制器上的细线而操纵的木偶形体。在简单的提线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缚绳一根。作为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宝丰提线木偶是以大小20厘米左右的木偶道具,关节各缀以线,演员在上面提线操纵,能让木偶的头部、面部五官和胸、腰、手、臂、肘、足等做出种种如真人一样的动作,并配以唱腔唱词,供人们观赏娱乐,愉悦身心的。
据宝丰提线木偶老艺人介绍,唐宋年间,宝丰城北的赵庄、肖旗、商酒务等乡镇的农民,每逢冬春农闲和青黄不接之季,便携家带口到南方以玩木偶、变戏法为生。1988年,宝丰县赵庄乡岔河寺村出土的宋三彩瓷枕上,绘制有木偶“双狮斗宝”图案,若据此推算,宝丰提线木偶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一遇灾荒年,百姓度日难,担起木偶下江南,挣来银钱返家园。”清代,宝丰提线木偶更为盛行,康熙、乾隆年间,仅周营村就有48家木偶剧团。该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周营村,圆周周,唱不起大戏玩木偶。变戏法,耍提猴,锣鼓一响解忧愁。”
近年来,随着现代文化娱乐形式的增多,原有的社会文化生态受到极大冲击,提线木偶观众越来越少,其演出市场逐渐萎缩。全县提线木偶团队不足20家。传承人大幅度减少,提线木偶艺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宝丰传统木偶戏能在各级领导的关注下,得到进一步挖掘整理,在传承人的努力下弘扬光大,重现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