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热点网

走进“太平梨园”——王皮戏采访

社会实践│走进“梨园太平”调研团采访报告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总会孕育出一些令人神摇目夺的新事物,在它们的光辉背后,曾经如日中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被迫淡出视野。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又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但是,尽管新时代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消失的危机,但这也是帮助它们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的好时机。因此,我们团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针对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其在新的时代能够更好的被继承和弘扬。为了解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走进“梨园太平”调研团对家乡的王皮戏和太平拳展开全面调研。在王皮戏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有幸请到了王皮戏第五代传承人梁广斌并且进行了采访,以下是主要采访内容:
1、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王皮戏。
答:王皮戏,又称王皮调,距今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因代表剧《十八大姐逗王皮》而得名,它起源于平阴,后流行于东阿、冠县等地,为山东境所独有。王皮戏之所以能够流传三百多年是因为它是一部百姓的戏,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戏中的念白、唱词和数版都是语言直白、通俗易懂且具有方言特色,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2、通过您的讲述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王皮戏的历史还是非常悠久的,那请问王皮戏和其他戏种有什么区别,王皮戏的特点是什么?
答:王皮戏和其他戏曲不同,就是在“正戏”开始之前会有一段“跑灯”作为开场,“跑灯”的参与人员很多,场面十分恢弘,各种各样的彩灯造型都很好看。而且“跑灯”也可作为一个完整的民间灯舞。除此之外,王皮戏的戏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带有大量的方言。从前在唱戏的时候,都是干唱的,没有乐器伴奏,从我开始,用了乐器伴奏。
3、请问您是如何与王皮戏结缘,从此开始学习王皮戏的呢?
答:因为我的表舅刘德奎是王皮戏的第三代传承人,从小我就是听着表舅的戏长大的,在表舅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王皮戏。在1974年,我从部队复员回家,因为喜欢王皮戏,所以我在1976年开始跟王皮戏的第四代传承人、刘德奎的得意门生赵书风学习。
4、请问王皮戏目前的宣传情况是怎么样?
答:目前的宣传有电视台宣传和民间大家的口头相传。2017年,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播出来《老梁凑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王皮戏,同时济南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都来采访过我。平时在重要的节日也会在村里进行演出,大家口头相传也是一种宣传方式。考虑到年轻人对一些老的戏曲可能不太感兴趣,我也写了一些新戏,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王皮戏,例如我新写了《农村的十二个月》、《夕阳见真情》和《中国梦》等。
5、请问王皮戏目前的传承情况怎么样,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传承呢?
答:因为年轻人对王皮戏感兴趣的人不多,除了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没有人能哼唱出戏曲。现在的年轻人又都忙着工作,所以寻找下一代传承人也是很困难的。而且我对徒弟的要求很高,只有真正喜欢戏曲的人我才愿意收他为徒。因为只有真正喜欢王皮戏的人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让王皮戏传承下去。目前我的徒弟仅有三位,分别是杨广忠、刘志梅和付茂亮。
一部流传300余年的戏曲,不应该只是囿于家乡这个方寸之地,它值得更大的舞台和更多赞誉。虽然传承之路依然艰巨,但有像梁老一样的传承人用心演绎和用心传承,那么传统则不会没落。希望年轻一代的我们,也能多了解家乡乃至家乡以外的传统文化。走近梨园,多一分关注,多一份传递。
 
时间:2021-03-03 作者:大学生热点网 来源:大学生热点网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
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
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
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
回顶部大学生热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