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玉雕艺术,实现文化共创
通讯员 伍鑫 刘鑫)为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战略思考,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重要论述。7月13日,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心系旅农”社会实践团走进梭子丘村吉祥玉石工作坊,聆听创始人刘业祥先生的人生传奇,感受他艺术征途上的每一步坚实足迹。
刘业祥,现年62岁,湖北省武汉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深耕雕刻工艺四十四载春秋,自幼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十二岁时便以在自家木墙为画布,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吸引邻里乡亲纷纷围观赞美。初中时期,他在老师的鼓励下,成为了美术课的“小老师”,引领同龄人共赴艺术之路。毕业后,他进入桑植县工艺美术厂学习石雕技艺,并在多位名师的指导下,逐渐成长为技艺精湛的雕刻师。
谈及创立吉祥玉石工坊的初衷,刘业祥先生深情流露,虽游历四方,但心系故土,对雕刻艺术的热爱只增不减。2016年,恰逢家乡梭子丘村旅游业兴起,亟需工艺品展示区,这门精湛技艺得到马合口乡政府及市领导的认可与支持,当雕刻产业与旅游业相遇,玉石工作坊应运而生。
“对于我来说,雕刻是一种享受,每次完成一件作品之后,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面对志愿者的好奇询问,他总是满怀激情,娓娓道来,眼中闪烁着对艺术无尽的热爱与自豪。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与坚定热爱成就了他,一凿一刻,一厘一毫,每一次伏案,每一次执刀,每一个线条,每一处纹理,都融入了无限创意与传统韵味,力求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和触感体验,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呈现,更是精神的寄托,传递着匠人的温度和情感。
展望未来,刘先生对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工艺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同时,他也强调,传承与创新是工艺美术行业持续繁荣的关键。
“我没有传承人,我的子女不愿意和我学习这门手艺,他们觉得难学,收入又低。”刘先生与志愿者们真诚相谈,这也是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普遍挑战——技艺传承的断层和年轻一代对传统职业兴趣的减弱,娴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艺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风险,这也不禁让人深思传承的价值。
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深入体验,更是对传统手工艺人精神风貌及其面临挑战的一次深刻洞察。刘业祥先生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坚守与困境,同时也激发人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思。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引导,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传统手工艺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机会;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中来,实现传统文化共创、共赏、共传、共荣。
作者:伍鑫 刘鑫 来源:吉首大学旅游学院
发布时间:2024-07-25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