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文化不仅蕴含着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还凝结着中华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为了进一步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盘古文化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前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7月26日至7月29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川泽同砥 福禄甿祉”盘古文化调研团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和南宁市进行调研。
7月26日,调研队的成员们到达来宾市博物馆。来宾市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现有藏品3492件/套,来宾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都蕴含其中。在等待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们首先到各展厅进行了参观。
(图为成员们正在参观博物馆各展厅)
展厅中基本以“麒麟献瑞,古域新城”——来宾历史文化为陈列主题,歌圩文化、莫氏土司衙署、壮族师公戏......各式各样的民族特色展现在成员们面前。在展厅中,成员们看到了篆刻有“風調雨順”四字的盘古钟以及独特的壮话唱本,在唱本展示柜的上方列着来宾各地的盘古庙图片、盘古游神习俗及盘古节祭典仪式。随后,成员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会议室。在交流过程中,从盘古文化的起源传说到盘古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再过渡到对盘古文化未来如何发展的展望,成员们都与工作人员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关于盘古文化当下发展困境与发展前景等重点问题,从工作人员的话语中可将盘古文化当下的发展困境总结为经济支撑不够、宣传力度不足、创新手段欠缺等方面原因。盘古文化现今主要传播于来宾市下属的各村镇之间,传播范围深受一定地域的限制。来宾市博物馆于2015年方才正式开放,对于盘古文化的记录十分有限,其中展出的盘古钟更是近些年由民间捐赠而得来,可见盘古文化的传播发展十分受困。归根结底,盘古文化发展道阻且长。
(图为成员们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接着,经过前一日的博物馆调研,为了真正做到“从群众角度出发”,听取更多群众声音,7月27日,成员们前往来宾市图书馆等地,与当地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进行交流。成员们事先已准备好纸质版调查问卷,在让市民们填写问卷的同时,成员们也在向不了解盘古文化的市民们科普相关知识。从线下问卷填写的结果来看,市民们对于盘古文化了解度并不高,部分市民甚至对来宾的盘古神话故事闻所未闻。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学生群体中,当提及当地盘古文化与日常学校教育活动的关联度时,大部分学生表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校授课过程中,均未与盘古文化有所关联,盘古文化呈现出一种“消失”的趋势。但所幸大部分学生对于成员们科普的与盘古文化相关的神话故事展现出了浓厚兴趣。不少学生也表示,如若有机会能够亲身参加相关仪式活动,相信对于盘古文化氛围的感受能更加深刻。
实地调研是为基础,但仍需更多的专业理论支撑。接下来,7月28日,成员们辗转到了广西南宁市,联系到了广西民族大学的覃慧宁副教授,她在民族艺术、民间信仰、文化传承等方面都颇有研究。在校时,成员们已积极地翻阅了相关文化书籍,做足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工作,成员们十分珍惜这一次与覃慧宁副教授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在覃教授的耐心指导建议下,成员们对于盘古文化活态传承的前景有了不少新的感悟。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与覃慧宁副教授面对面交流)
最后,29日,成员们在南宁市展开了一场宣讲活动。青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更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在宣讲活动中,成员们通过PPT播放的形式,从神话传说、载体简介、前景传承等主题入手,给当地的小朋友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文化知识普及课。课上,小朋友们从一开始的困惑到后来的积极提问,也让成员们看到了盘古文化传承的美好前景。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述来宾盘古传说)
盘古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的群众力量参与进来。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实践调研的综合能力运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次活动过后,成员们将不断完善实践所得来的调研资料,充分激发自身独特的创新性思维,发挥专业特长,在理论中收获,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川泽同砥 福禄甿祉”实践团 文/宁珊 图/宁珊 陆柳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