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其时 为之奋斗——我的家乡实践故事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016年,王玉珏考入家乡的医学殿堂——徐州医科大学,身披白衣,庄严宣誓,从此踏上从医的道路,成为一名精神专业医学生。
2020年充满了挑战,九省通衢的江城,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全民战“疫”,同舟共济,徐淮大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从此按下了暂停键。作为一名在家乡上大学的大四医学生,王玉珏在这个漫长的“寒假”中,看着与日俱增的新增确诊数据,无时无刻不在焦急中度过;看着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以及奋战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她也由衷地生出感慨与敬佩。每一个感人的瞬间,都让她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庆幸选择了医生这样一份神圣的职业。
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军,在宅家抗疫的同时,王玉珏也想为家乡的防疫工作做出一份贡献。虽不能像前辈那样冲锋在“红区”,与病毒直面抗击,却也要肩负起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责任,传递正能量,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她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宣传防疫知识,做好自我管控,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做好科学的传播者,谣言的粉碎者,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庭成员,对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减少一线医务人员的负担。她通过“爱心学子捐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积极寻找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紧缺医疗用品资源,希望给前辈们多一些支持和保护。
当看到徐州市卫健委招募心理志愿者时,作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她,第一时间递交了志愿者申请书,成为了12355防控疫情心理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从事志愿工作期间,王玉珏认真学习相关知识,自学了“幸福公益基金会抗击疫情心理防疫培训项目”,并协助徐州雅博心理协会的老师进行个案分析,运用专业知识,从周围的人开始实行线上心理援助。工作期间,她了解到有一位老人,其儿子在徐州市防疫一线工作,因担心儿子和家庭安危而出现胸闷、憋气等躯体症状。王玉珏多次通过电话和老人交流,指导她科学的防疫方法,合理地用酒精消毒,适当转移注意力等,帮助她疏导焦虑的情绪,在特殊时期安抚了一线防疫人员的大后方。
随着疫情蔓延,国外疫情愈演愈烈。王玉珏在一次和留学生朋友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国外留学生面临着愈发艰难的处境:很多留学生面临着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紧缺的压力,多次购买回国机票失败后感到绝望,出现彻夜难眠、无法控制地不断刷新机票信息等现象。于是她通过微信视频与在外留学生沟通交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为他们普及防疫知识,告知他们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出门采购生活物资时戴好口罩,必要时配戴护目镜和手套,认真上网课集中精力在学业上,尽量维持正常作息,即使无法回国也可以在国外保护好自己,耐心地等待疫情转好之日。这种“跨时空”的交流与安抚缓解了留学生的焦虑情绪,为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的科学防疫工作出了一份力。
随着回国人员数量增加,徐州市新设立了几处隔离点,防疫工作人员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非常辛苦。王玉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想着做好线上的心理防疫工作之余,也为线下的防疫隔离工作献出一份力。得到防疫人员的允许,她每逢周末,会前往家附近的归国人员集中隔离第五医学观察点,协助工作人员做好日常消杀前的准备工作,帮助防疫工作者配送隔离人员的晚饭和生活用品,认真分拣、打包每个隔离人员的饭菜,记住每个隔离人员的特殊需求,努力为工作人员减轻工作负担。
家乡的防疫志愿工作坚定了王玉珏作为医学生的初心使命,努力成为一名行动有智慧、内心有温度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承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背后深深的责任,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让我们看到青年人在抗击疫情时迸发出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