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学校整个学期都没有正式开学,一直是通过网络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今年夏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只能通过云组队的方式进行。我还记得当时我们调研队负责人问我对“二里头文化资源”这个调研项目感不感兴趣时,要不要加入调研队,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一方面去年暑期社会实践我加入的非遗调研队今年还会进行,毕竟已经做过一次,对各方面工作比较熟悉;另一方面由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在去年秋天正式开馆的,种种原因导致我并没有去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对二里头遗址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对项目内容也是晕晕乎乎。
在团队负责人的介绍下,我了解到我们团队的调研是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遗址进行资源的探索和开发,以及文化资源的保护,通过采访调研的方式,对二里头文化资源进行研究。了解清楚后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有意义,不仅能够增长见识,学习到一些东西,而且能为传承中华文化做一些有价值的行动,于是便加入了团队。
首先是项目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我们调研队的成员们各自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小组进行项目申请书的撰写,问卷的设计,以及针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代表、遗产挖掘队代表,洛阳师范学院专家代表准备不同的采访提纲。
我负责的部分是问卷的设计和针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代表准备的采访提纲。对于问卷的设计,刚开始小组内四名同学决定围绕调研队暑期实践的主题“二里头遗址文化资源调查研究”分别撰写一些问题,之后再进行商量讨论,编辑创建问卷。但由于小组成员在撰写问题之前没有集中讨论,没有明确问卷设计的目的和方向,导致第一版问卷不尽如人意,问卷整体框架不明显,问卷内容也不够完善,调研队的其它成员也针对问卷提出了很多问题。吸取第一版问卷中老师和调研队成员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版问卷明确的按照板块进行设计,之后在经过几次问卷中小问题的完善后确定了最终版问卷。
而针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代表准备的采访提纲,几位同学开始时便进行了集中讨论,大家集思广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记录下来会议中每个同学提出的关键点,之后进行整理完善,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在前期工作完成后,项目正式进入了调研,第一场采访是在7月22日早上进行的,调研队中家在洛阳地区的几位同学在姚老师带领下前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代表进行了线下采访并及时录音,通过钉钉直播的方式,让其他没有条件实地调研的成员们参与到调研工作中。由于是调研队第一次进行访谈,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就是直播设备距离访谈人员较远,通过线上参与访谈的我在大半场访谈中几乎什么都没有听到,只能在访谈结束后通过现场录音知道访谈内容。而且这次线下访谈参与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代表人数也比较多,只听录音难以分辨每个人。值得庆幸的是之后的访谈吸取了第一次访谈的经验,都进行地比较顺利。
7月23日下午我们主要采用腾讯视频会议的方式,依次对张鸿亮老师和马欢欢老师进行了采访。
在张鸿亮老师的采访中,老师提出了大遗址的相关概念,并且提到了洛阳的大遗址,这次调研让我意识到我收集资料时的片面和笼统,以及没有过多关注资料的更新情况。虽然我们社会实践调研的主题是二里头的文化资源,但在收集资料是不能只关注这一个方面,对于调研涉及到的其它方面也应该有所了解,不至于在老师询问相关问题时一问三不知。对于部分资料要注意其更新情况,不能在访谈过程中意识到信息不及时的问题。
在马欢欢老师的采访中,老师主要从二里头文化的资源利用,文创等方面向我们进行了讲解。除了关于调研方面的收获,马欢欢老师还向我们分享了实践团队进行相关项目调研的经验,并对我们团队的调研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团队要有一个定位,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确团队要干什么。团队要调研二里头的文化资源,那么要知道二里头有什么文化资源,已经拿来开发的有哪些,现在开发的怎么样,在这些的基础上探讨下一步怎么样开发更好。通过欢欢老师的建议,我觉得解决了我们二里头文化资源调研队的很多问题,让我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老师所说的,让我知道我们团队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7月24日的上午,我们采用线上、线下采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钉钉直播的形式对考古工作者陈国梁老师进行了采访。通过此次对陈国梁老师的采访,让我明白了明明考古工作是那么不容易,仍然有很多人选择成为考古工作者的原因。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热爱,并且沉浸在考古这份工作中,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努力,才能够通过一次次挖掘,发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为我们揭开众多遗址的神秘面纱。
除了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正式采访,后期对于外宣新闻的撰写和投稿发布对调研项目的进行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只是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没有进行外宣,那我们的调研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因为这样只能让我们几个人了解二里头的文化资源,并没有把二里头文化资源的相关信息传递出去,只有通过外宣,才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了解二里头文化资源。
虽然整个调研过程下来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但正是通过这些“不容易”我们才能够真正学习到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才能够得到进步,得到提升,没有付出,怎会有收获!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能够对保护和开发二里头遗址文化资源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