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热点网,在线投稿平台
大学生热点网

爱与教育,投身乡村教育发展

“老师,我们欢迎你!老师,明年你还会来教我们吗?老师,你能给我讲讲江苏长什么样子吗,奶奶说爸爸和妈妈在江苏打工,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他们了。”
2024 年的暑假,江苏科技大学的陈路瑶同学跟随“助学启航,‘豫’见江海”支教团,踏入了河南叶县东方寄宿学校的大门。她怀揣着炽热之心而来,原以为自己定能适应这里的一切,没曾想,首个夜晚便遭遇了难题。简陋的澡堂,由一个床架与凉席拼凑而成的“床”,连被子都不见踪影,这便是她未来 20 天支教生活的就寝之所;陈旧的学堂,饱经岁月侵蚀的桌椅,与食堂相连的寝室,澡堂旁孤立的舞蹈教室,不太灵敏的多媒体设备,以及大门前孔夫子的雕像,共同构成了这所学校。
 
小陈老师自己也是来自农村,然而地域文化差异显著。家乡以大米为主食,口味偏辣,而此地的饮食她难以习惯。这里的同学惯说方言,她常常听不懂,语言障碍成了教学路上的最大困扰。加之初来乍到,与教师团队的同学尚不熟悉,令她更觉不适。所幸,这里的小朋友们无比可爱。起初,与其说是小陈老师教导他们,倒不如说是孩子们的热情与真诚鼓舞了小陈老师,赋予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
小陈老师所面对的学生,皆来自偏远乡村,多数是留守儿童,还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资源的稀缺,令他们对知识充满渴盼。她承担着八九年级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每一堂课的背后,皆是无数个日夜的精心备课。她深知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更明晰自己肩负的重任。为使复杂的公式和原理变得生动易懂,她精心设计实验,寻觅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在她的课堂上,科学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充满探索的乐趣。
 
不仅如此,小陈老师还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她将非遗文化——彝族火把节引入课堂。讲述彝族火把节的起源与传承时,她的眼神中满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孩子们被她生动的描述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那盛大热烈的火把节现场,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欣赏。
 
对于留守儿童,小陈老师更是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她深知这些孩子内心对陪伴和关爱的渴望,因而精心筹备了黏土活动。活动伊始,陈老师认真准备黏土材料,思索如何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当孩子们围坐一起,好奇地盯着五颜六色的黏土时,陈老师用温暖的话语鼓励道:“孩子们,黏土就像你们的梦想,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在她的耐心指引下,孩子们的小手忙碌起来。有的孩子用黏土塑造出温馨的家庭场景,那是他们对亲情的深切向往;有的孩子做出大大的爱心,里面写着“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令人不禁动容。这些作品不单是黏土的组合,更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呈现,展现出他们丰富的情感和纯真的梦想。
 
除了日常教学,小陈老师还牺牲休息时间,在晚自习时带领同学们进行物理实验。乡村学校原本没有实验仪器,支教团队为助力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购置了简单的物理实验仪器。陈老师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利用有限的资源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实验。在微弱的灯光下,她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实验步骤,手把手地指导操作,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物理原理。
 
课间休息时,校园中常常能瞧见陈老师与孩子们欢乐互动的身影。丢手绢时,她故意“笨拙”地慢跑,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猜谜语时,她为孩子们加油鼓劲,教导他们坚持的意义。而当音乐响起,陈老师又会带着孩子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她身姿矫健,动作优美,孩子们跟在她身后,模仿着,欢笑着。那一刻,所有的烦恼皆被抛诸脑后,唯有纯粹的快乐在空气中弥漫。
蔡元培先生曾言:“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有这样一个人,她起初不确定自己的到来能否为这里的学生带来希望,也不确定此行是对是错。但一段时间过后,只因有那么一群可爱的孩子期待与她相遇。陈路瑶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陪伴与爱的传递。她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以汗水和心血浇灌每一颗幼苗,期盼着他们茁壮成长。她的付出恰似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她的关爱犹如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更多如陈路瑶老师一般的教育者,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以爱与责任为孩子们点亮希望的灯塔,引领他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陈路瑶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三自协会
发布时间:2024-07-29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鲁迅美术学院校花张彤
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安徽合肥红十字卫校校花阮汐儿
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西安医学院校花马晓娥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花吴倩怡
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音乐学院校花何金洋
回顶部大学生热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