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位于武陵山区深处。距石柱县城40公里、距重庆主城260公里,属于典型的“两山夹一槽”地形地貌。村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人均可耕地不足一亩,种下经济作物只能靠天吃饭。村里原本只有一条土路,坑坑洼洼,农产品出不去,投资进不来。2014年,华溪村贫困发生率达18.5%。曾经的华溪村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典型的贫困村,2014年全村381户1219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9户225人,贫困发生率18.5%。2019年年底,全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分量最重;脱贫攻坚以来,习总书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华溪村是其中之一。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时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要想富,先修路”,从泥泞的土路到色泽漆黑的油柏路,宽敞平整。现在走到华溪村,只觉得旧貌换新颜,真的在努力“一起奔跑”。
2024年7月22日,“挺膺担当,青春逐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来到这片土地,跟着习总书记的足迹,感受乡村巨变。
宣讲团首站来到了脱贫户谭登周家中,而谭爷爷家正是因病返贫的典型,屋子是土木结构,简单却又不破败。付敏说到:“总书记来到谭登周爷爷家,看谷仓、进厨房、看冰箱,详细询问生活、收入情况。”谭登周跟老伴,因年事已高又有伤病,难以从事高强度的劳作。两口子因为伤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好在国家政策好,当地政府将谭家纳入低保兜底。谭登周在县医院住院,医保报销比例是90%,而且享受“先诊疗后付费”。“要是等筹到钱才救人,那我可能早就不在了。”谭爷爷说。摆脱贫困,政府兜底给大家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中国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虽然谭登周老伴在去年去世了,但是在奶奶还在世时,也过上了不愁吃穿的生活。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马培清奶奶家。顶着酷暑,走过一段干净且两旁种着黄精的小路,映入眼帘就是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政策引导脱贫路,下联:民生改善幸福门,横批:不忘党恩。正在感慨之时,满头银发,满脸笑意,精神矍铄,胸前别着党徽的马培清奶奶连忙喊住了我们:“孩子们好啊,走了这么远路,你们辛苦啦,快来休息一下。”接着,马培清老奶奶与我们亲切交谈,奶奶告诉我们,党的政策好,过去一家人在“鸡窝地”里找口粮,靠天吃饭,这些年不仅脱了贫,在家门口还搞起旅游等系列产业,农产品走去出,有了稳定收入,生活幸福感很高。
最后,我们观看了习总书记来华溪村考察时的纪录片,深有感慨。习总书记一句句问候“天气凉,要多穿衣”,“衣服够穿吗?粮食够吃吗?”温暖人心;殷切嘱托“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 “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起奔跑是习总书记的寄语,而现在的花溪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脆桃、脆李、黄精、黄连、莼菜、蜂蜜等一系列农产品的畅销,带领村民一步步致富。当地二零一九民宿老板说:“湿黄精我们一斤12元,干黄精一斤15元,而我们家里九干九晒的黄精就能卖两百一斤。”谭明兰略显腼腆地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只要肯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总书记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我觉得我们做到了。”王祥生说,经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乡村旅游,当下,华溪村将朝着新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实现乡村振兴。